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岘山(峴山)xiàn shān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漢語大詞典》
回首(迴首)huí shǒu
(1).回头;回头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昆虫闓懌,回首面内。”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红楼梦》第一○四回:“ 雨村 回首看时,只见烈焰烧天,飞灰蔽日。” 毛泽东 《十六字令》之一:“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谓归顺。《东观汉记·伏湛传》:“ 武王 庄公 ,所以砥礪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后汉书·伏湛传》:“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3).回想,回忆。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 仲宣 楼。”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 钱之青 《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诗:“回首出门初,变迁几八九。” 李大钊 《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4).谓死亡。《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日拜辞长老回首,烦乞长老慈悲,求个安身去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直到临回首的时候,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 ——《漢語大詞典》
(2).谓归顺。《东观汉记·伏湛传》:“ 武王 庄公 ,所以砥礪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后汉书·伏湛传》:“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
(3).回想,回忆。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 仲宣 楼。”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 钱之青 《归里后亲朋枉过有作》诗:“回首出门初,变迁几八九。” 李大钊 《青春》:“人事万端,那堪回首。”
(4).谓死亡。《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日拜辞长老回首,烦乞长老慈悲,求个安身去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直到临回首的时候,还念着老伯不曾得见一面。”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秦关(秦關)qín guān
(1).指 秦 地关塞。 晋 张华 《萧史曲》:“龙飞逸天路,凤起出 秦 关。” 唐 李白 《登敬亭北二小山》诗:“迴鞭指 长安 ,西日落 秦 关。” 宋 陆游 《谢池春》词:“烟波无际,望 秦 关何处。” 元 揭傒斯 《题李陵送苏武图》诗之一:“今朝送 汉 节,迢递入 秦 关。”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 秦 关 蜀 栈, 粤 岭海嶠,靡不游,游輒有以考其风土俗尚之异,与其山川人物之奇。” 朱德 《攻克石门》诗:“尽歼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 秦 关。”
(2).指 关中 地区。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漢語大詞典》
(2).指 关中 地区。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漢語大詞典》
南向(南向)
一作乡又作向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 礼记曲礼见东乡下
又疏席南向北乡以西方为上者谓东西设席南向北乡则以西方为上头也 周礼司几筵凡大朝觐大享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向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
又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向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
又小司寇其位王南向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策诗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传西向户南向户也 战国 莫敖子华曰昔者叶公子高身获于表薄而财于柱国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廉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向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史记项羽本纪见东向下佞又孝文帝本纪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 不足以称宗庙愿请楚王计宜者寡人不敢当群臣皆伏固请代王西乡让者三南向让者再
又武安侯传见东乡下 汉书陈汤傅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曰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仄席而坐赵有廉颇马服彊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瓜牙不可不重也
又王尊传正月行幸曲台临飨罢卫士衡与中二千石大鸿胪赏等会坐殿门下衡南向赏等西乡衡更为赏布东乡席起立延赏坐私语如食顷之后汉书庞参传昔孝文皇帝悟冯唐之言而赦魏尚 罪使为边守匈奴不敢南向 晋书何曾传曾闺门整肃自少至长无声乐嬖倖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已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就宋书礼志博士跪曰祠事毕就燎博士太常引皇帝 燎位当坛东阶皇帝南向立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体爵酒黍饭诸馔物登柴坛施设之淮又索虏传虏攻虎牢未复南向若便摄军舍项城则 西诸郡无所凭依郊齐书礼志永明十一年兼祠部郎何佟之议案礼记 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荅阴之义也郑元云荅犹对也北墉社内北墙也王肃云阴气北向故君南向以荅之荅之为言是相对之称知古祭社北向设位斋官南向明矣既又王融传曲从物情伪窃章服历年将绝隐蔽无闻 南向而泣者日夜以觊北顾而辞者江淮相属凶谋岁窘浅虑无方
又垣崇祖传崇祖启明帝曰淮北士民力屈胡虏南向之心日夜以冀崇祖父伯并为淮北州郡门族布在北边百姓所信一朝啸咤事功可立名位尚轻不足威众乞假名号以示远近欲北史齐高祖纪王若马首南向问鼎轻重朕虽无武 止不能必为社稷宗庙出万死之策决在于王非朕能定臣庄于明此以南向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 也 吕览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向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王水经注昆崙山上有大鸟名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 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星云笈七签招真有尊卑之差求神有上下之序若无 之时天阴之夕可于寝室南向存之有星可出中庭坐立任意此所谓奔南辰之法不传地仙 阮籍咏怀诗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见韩翃别汜水县尉诗 北临下 ——《骈字类编》
又疏席南向北乡以西方为上者谓东西设席南向北乡则以西方为上头也 周礼司几筵凡大朝觐大享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向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
又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向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
又小司寇其位王南向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策诗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传西向户南向户也 战国 莫敖子华曰昔者叶公子高身获于表薄而财于柱国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廉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向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史记项羽本纪见东向下佞又孝文帝本纪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 不足以称宗庙愿请楚王计宜者寡人不敢当群臣皆伏固请代王西乡让者三南向让者再
又武安侯传见东乡下 汉书陈汤傅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曰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仄席而坐赵有廉颇马服彊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瓜牙不可不重也
又王尊传正月行幸曲台临飨罢卫士衡与中二千石大鸿胪赏等会坐殿门下衡南向赏等西乡衡更为赏布东乡席起立延赏坐私语如食顷之后汉书庞参传昔孝文皇帝悟冯唐之言而赦魏尚 罪使为边守匈奴不敢南向 晋书何曾传曾闺门整肃自少至长无声乐嬖倖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已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就宋书礼志博士跪曰祠事毕就燎博士太常引皇帝 燎位当坛东阶皇帝南向立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体爵酒黍饭诸馔物登柴坛施设之淮又索虏传虏攻虎牢未复南向若便摄军舍项城则 西诸郡无所凭依郊齐书礼志永明十一年兼祠部郎何佟之议案礼记 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荅阴之义也郑元云荅犹对也北墉社内北墙也王肃云阴气北向故君南向以荅之荅之为言是相对之称知古祭社北向设位斋官南向明矣既又王融传曲从物情伪窃章服历年将绝隐蔽无闻 南向而泣者日夜以觊北顾而辞者江淮相属凶谋岁窘浅虑无方
又垣崇祖传崇祖启明帝曰淮北士民力屈胡虏南向之心日夜以冀崇祖父伯并为淮北州郡门族布在北边百姓所信一朝啸咤事功可立名位尚轻不足威众乞假名号以示远近欲北史齐高祖纪王若马首南向问鼎轻重朕虽无武 止不能必为社稷宗庙出万死之策决在于王非朕能定臣庄于明此以南向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 也 吕览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向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王水经注昆崙山上有大鸟名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 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星云笈七签招真有尊卑之差求神有上下之序若无 之时天阴之夕可于寝室南向存之有星可出中庭坐立任意此所谓奔南辰之法不传地仙 阮籍咏怀诗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见韩翃别汜水县尉诗 北临下 ——《骈字类编》
荆州 jīng zhōu
(1).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 、 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书·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漢語大詞典》
(2).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漢語大詞典》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 古同“环”,环绕。
- 姓。
-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