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宿雾(宿霧)sù wù
夜雾。 晋 陶潜 《咏贫士》:“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唐 白居易 《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惨淡阴烟白,空濛宿雾黄。”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二:“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山分宿雾儘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 郭沫若 《恢复·峨嵋山上的白雪》:“那横在山腰的宿雾,怕还是和从前一样的蜿蜒?” ——《漢語大詞典》
含 hán《國語辭典》
含 [ hán ]
动- 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如:「含著药片。」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 里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 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怀著。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 忍受、忍耐。如:「茹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 [ hàn ]
名-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汉·何休·解诂:「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通「琀」。
- 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
朝光 cháo guāng
(1).早晨的阳光。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朝光入瓮牖,尸寝惊弊裘。” 宋 梅尧臣 《闻角》诗:“高树朝光动,城头落海蟾。”
(2).指朝阳或太阳。 唐 孟郊 《寄张籍》诗:“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昇。” 刘师亮 《续青羊宫花市竹枝词》:“邀邀约约踏春行,难得朝光陡放晴。归去大家休性急,今年通夜不关城。” ——《漢語大詞典》
(2).指朝阳或太阳。 唐 孟郊 《寄张籍》诗:“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昇。” 刘师亮 《续青羊宫花市竹枝词》:“邀邀约约踏春行,难得朝光陡放晴。归去大家休性急,今年通夜不关城。” ——《漢語大詞典》
掩映 yǎn yìng
(1).遮蔽;隐蔽。 唐 元稹 《赛神》诗:“採薪持斧者,弃斧纵横奔。山深多掩映,仅免鲸鯢吞。”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我在此树边掩映着,等他出来时,着他死於斧下。”《三国演义》第一○九回:“﹝ 司马昭 ﹞岂不知兵法?若见地势掩映,必不肯近。”
(2).谓或遮或露,时隐时现。 唐 白居易 《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诗:“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宋 晏殊 《渔家傲》词:“风颭乱,高低掩映千千万。”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龙井神女祠》:“时林月渐明,隐隐见橘柚影中一美人掩映,若隔烟雾。”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楼台殿阁的缩影哟,掩映在山头的云雾之中。”
(3).遮映衬托。 南唐 冯延巳 《虞美人》词:“春山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宛转随溪,羣峰环耸,木石掩映。”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小立吹裾,常伴春慵,掩映绣牀金缕。”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树影中湖光掩映,极其明媚。”
(4).盖过,压倒。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多君骋逸藻,掩映当时人。”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郎士元》:“‘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向秋月’,可以齐衡古人,掩映时辈。” 明 高攀龙 《〈朱子节要〉序》:“盖其精神气力,真足以柱石两间,掩映千古。” 清 黄宗羲 《留别海昌同学序》:“诸子风华掩映千人,多廊庙之器。” ——《漢語大詞典》
(2).谓或遮或露,时隐时现。 唐 白居易 《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诗:“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宋 晏殊 《渔家傲》词:“风颭乱,高低掩映千千万。”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龙井神女祠》:“时林月渐明,隐隐见橘柚影中一美人掩映,若隔烟雾。”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楼台殿阁的缩影哟,掩映在山头的云雾之中。”
(3).遮映衬托。 南唐 冯延巳 《虞美人》词:“春山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宛转随溪,羣峰环耸,木石掩映。”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小立吹裾,常伴春慵,掩映绣牀金缕。”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树影中湖光掩映,极其明媚。”
(4).盖过,压倒。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多君骋逸藻,掩映当时人。”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郎士元》:“‘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向秋月’,可以齐衡古人,掩映时辈。” 明 高攀龙 《〈朱子节要〉序》:“盖其精神气力,真足以柱石两间,掩映千古。” 清 黄宗羲 《留别海昌同学序》:“诸子风华掩映千人,多廊庙之器。”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残虹(殘虹)cán hóng
未消尽的彩虹。 唐 杜审言 《度石门山》诗:“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 唐 马戴 《鹳雀楼晴望》诗:“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