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

元结唐代〕《招陶别驾家阳华作

海内厌兵革,骚骚十二年。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
谁能家此地,终老可自全。草堂背岩洞,几峰轩户前。
清渠匝庭堂,出门仍灌田。半崖盘石径,高亭临极巅。
引望见何处,迤逶陇北川。杉松几万株,苍苍满前山。
岩高暧华阳,飞溜何潺潺。洞深迷远近,但觉多洄渊。
昼游兴未尽,日暮不欲眠。探烛饮洞中,醉昏漱寒泉。
始知天下心,耽爱各有偏。陶家世高逸,公忍不独然。
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草堂岩洞几峰轩户

草堂 cǎo táng
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 钟山 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驛路,勒移山庭。” 唐 杜甫 《狂夫》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杜少陵 在 成都 有两草堂,一在 万里桥 之西,一在 浣花 ,皆见於诗中。” 清 纳兰性德 《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聚首羡麋鹿,为君搆草堂。”  ——《漢語大詞典》
背 bèi/bēi《國語辭典》

背 [ bèi ]

  1. 胸部的後面,從後腰以上到頸下的部位。
  2. 物體的反面或後面。如:「山背」、「刀背」。
  1. 用背部對著。如:「背著太陽」、「背山面海」、「背水一戰」。
  2. 離開、拋棄。如:「離鄉背井」。《商君書·君臣》:「今世君不然,釋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譽。」
  3. 違反。如:「背約」、「棄理背義」、「背信忘義」。
  4. 死亡、去世。《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晉書·卷七九·謝安傳》:「(玄)​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數月之間,相係殂背。」
  5. 躲避、瞞著。如:「你是不是背著我幹了什麼壞事?」
  6. 記憶。如:「背臺詞」。《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
  7. 裝潢字畫或書冊,即裱褙。宋·范公偁《過庭錄》:「然絹地朽爛為數十片,無能修之者。李因薦一匠者,酬傭直四十千,就書室背之。」
  1. 運氣不好。如:「走背運」、「手氣背」。
  2. 聽力不好。如:「耳背」、「背聽」。
  3. 僻靜的。如:「背街小巷」。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既然賢弟要去,其路也不背,同往赴會去便了。」

背 [ bēi ]

  1. 負荷。如:「背負重任」、「背小孩」。《紅樓夢·第四七回》:「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
岩洞(巖洞)yán dòng
山洞。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隐沦巖洞,飡饵芝髓。”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我在 浙江 金华 游 北山 的两个岩洞, 双龙洞 和 冰壶洞 。”  ——《漢語大詞典》
几峰(几峰)
李频诗古迹传多代仙山管几峰  ——《韵府拾遗 冬韵》
轩户(軒户)xuān hù
门户;窗户。 汉 王充 《论衡·幸偶》:“均之土也,或基殿堂,或涂轩户。” 唐 高适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 唐 白居易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中有古精舍,轩户无扃关。”  ——《漢語大詞典》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1.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3.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4.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5.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6.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1.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