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所愿(所願)suǒ yuàn
(1).愿望;希望。《孟子·公孙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 孔子 也。” 晋 陶潜 《闲情赋》:“考所愿而必违,徒契阔以苦心。”
(2).指愿意去的地方。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漢語大詞典》
(2).指愿意去的地方。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漢語大詞典》
见王(見王)jiàn wáng
现居王位者。《汉书·王莽传上》:“时 元帝 世絶,而 宣帝 曾孙有见王五人,列侯 广戚侯 显 等四十八人。” 颜师古 注:“王之见在者。” ——《漢語大詞典》
官 guān《國語辭典》
官 [ guān ]
名- 在政府机关担任公职的人。如:「县官」、「法官」、「贪官污吏」。《字汇·宀部》:「官,宦也。」《书经·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 宦吏的居处。《论语·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 职位、官职。如:「辞官归隐」。汉·王充《论衡·命禄》:「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
- 对人的尊称。如:「看官」、「客官」。
- 生物体中负责某种独立机能的组织。如:「器官」、「感官」、「五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 姓。如宋代有官熙。
- 任命、授职。《礼记·学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汉·曹操〈论吏士行能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 任职。《礼记·杂记下》:「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官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
- 国家的、政府的。如:「官费」、「官仓」、「官方说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 序》:「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
抚养(撫養)fǔ yǎng
(1).谓对部下或百姓的爱护体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鬭之士。”《后汉书·陈蕃传》:“昔 高祖 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唐 杜甫 《新安吏》诗:“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元典章·兵部一·晓谕军条画》:“军马别无调度,所司不知抚养。”
(2).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少孤,与叔父 翁 居。 翁 抚养甚篤, 基 亦以孝称。” 晋 李密 《陈情表》:“祖母 刘 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我虽承汝十年抚养之恩,然所得金帛已多,亦足为汝养老之计。” 丁玲 《母亲》三:“当日爷爷也还不是一岁就死了爹,全靠老太一人抚养的么。” ——《漢語大詞典》
(2).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少孤,与叔父 翁 居。 翁 抚养甚篤, 基 亦以孝称。” 晋 李密 《陈情表》:“祖母 刘 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我虽承汝十年抚养之恩,然所得金帛已多,亦足为汝养老之计。” 丁玲 《母亲》三:“当日爷爷也还不是一岁就死了爹,全靠老太一人抚养的么。”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惠 huì《國語辭典》
惠 [ huì ]
名- 恩、好处。如:「恩惠」、「略施小惠」。《左传·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 姓。如战国时宋有惠施。
- 赐赠、赠送。三国魏·曹植〈喜雨〉诗:「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唐·郑谷〈宗人惠四药〉诗:「宗人忽惠西山药,四味清新香助茶。」
- 宠爱。《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唐·张潮〈江风行〉:「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
- 柔顺、和顺。《诗经·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请求人时的敬辞。如:「惠存」、「惠顾」、「惠临」、「惠赐一票」。
慈 cí《國語辭典》
慈 [ cí ]
動- 愛憐。《史記·卷四·周本紀》:「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
- 父母對子女的愛稱為「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 深篤的愛。《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夫禮樂慈愛,戰所畜也。」唐·孔穎達·正義:「慈謂愛之深也。」《禮記·曲禮上》:「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
- 稱謂。用以尊稱母親。如:「令慈」、「家慈」。
- 吸鐵。如:「慈石」。通「磁」。
- 姓。如漢代有慈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