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少壮(少壯)shào zhuàng
(1).年轻力壮。 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櫂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 杜甫 《垂老别》诗:“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谢觉哉 《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行军时候,少壮的同志总是先到达预定的宿营地。”
(2).年轻力壮的人。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霜戈驱少壮,败屋弃羸耋。”《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復补以少壮。”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城且破,君为倡,率少壮力为防御。”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一:“后来国内战争剧烈,农民少壮都受征调。” ——《漢語大詞典》
(2).年轻力壮的人。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霜戈驱少壮,败屋弃羸耋。”《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復补以少壮。”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城且破,君为倡,率少壮力为防御。”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一:“后来国内战争剧烈,农民少壮都受征调。” ——《漢語大詞典》
矜 jīn/qín/guān《國語辭典》
矜 [ jīn ]
動- 憐惜、憐憫。如:「哀矜」。《書經·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論語·子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 敬慎。《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 敬重、推崇。《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 自誇、自負。如:「自矜」。《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 莊重自持。如:「矜持」。《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驕傲自大。如:「驕矜」。唐·韓愈〈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辭氣激場,面有矜色。」
- 禍亂。《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矜 [ qín ]
名- 矛或戟的木柄。《文選·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矜 [ guān ]
名- 老而無妻的人。《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通「鰥」。
- 生病、患病。《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通「瘝」。
齐德(齊德)qí dé
谓与某人的德行齐等。《文选·张衡〈东京赋〉》:“登封降禪,则齐德乎 黄轩 。” 薛综 注:“齐其功德。”《三国志·魏志·刘晔传》:“陛下虽齐德 有虞 ,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 ——《漢語大詞典》
高年 gāo nián
(1).老年人。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扶不足而息高年。” 唐 耿湋 《慈恩寺残春》诗:“若问同游客,高年最断肠。”《明史·太祖纪三》:“六月甲辰,詔有司存问高年。”
(2).年岁大。《汉书·宣帝纪》:“詔曰:鰥寡孤独高年贫乏之民,朕所怜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合这姑娘既有个师生之谊,况又这等的高年,他但有个见不到的去处,自然就仗你指引。”
(3).特指年迈的双亲。京剧《黑旋风李逵》:“俺 李鬼 是好汉,自幼生来爱习拳。恨恶霸与赃官,逼得俺不能奉高年。” ——《漢語大詞典》
(2).年岁大。《汉书·宣帝纪》:“詔曰:鰥寡孤独高年贫乏之民,朕所怜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合这姑娘既有个师生之谊,况又这等的高年,他但有个见不到的去处,自然就仗你指引。”
(3).特指年迈的双亲。京剧《黑旋风李逵》:“俺 李鬼 是好汉,自幼生来爱习拳。恨恶霸与赃官,逼得俺不能奉高年。” ——《漢語大詞典》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宋 sòng《國語辭典》
宋 [ sòng ]
名- 国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约位于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后为齐所灭。
- 朝代名:➊ 参见「[[刘宋]]」条。➋ 参见「宋朝 」条。
- 姓。如战国时代楚国有宋玉。
聋 ( 聾 ) lóng
聋 [ lóng ]
- ◎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