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唐代〕《与赵莒茶宴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尘心一树蝉声片影

尘心(塵心)chén xīn
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唐 白居易 《冯阁老处见与严郎中酬和诗因戏赠绝句》:“纵有旧游君莫忆,尘心起即堕人间!” 宋 梅尧臣 《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据你説来,我是有造化的。’”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红尘观念很重,尘心很重。”  ——《漢語大詞典》
洗 xǐ/xiǎn《國語辭典》

洗 [ xǐ ]

  1.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如:「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陈家老者,著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2. 清除、洗雪。如:「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3. 杀、抢。如:「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1. 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洗 [ xiǎn ]

  1.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淡绿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
  2. 姓。如明代有洗光。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一树(一树)
    南北朝 苏子卿 梅花落 中庭一树海,寒多叶未开。
    唐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 杨巨源 临水看花 一树红花映绿波,晴明骑马好经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九 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 风翻一树火,电转五云车。
    唐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其一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唐 王建 唐昌观玉蕊花 一树笼𩮀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
    唐 温庭筠 赠郑处士 更有相期处,南篱一树花。
    唐 于鹄 种树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宋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 杨万里 探梅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宋 陆游 初冬杂题六首 其二 暮嫌风雨作新寒,一树青枫已半丹。
    宋 刘克庄 过永福精舍有怀仲白二首 其二 一树梅花掩旧居,主人仙去客来疏。
    宋 赵师秀 池上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元 元淮 立春日赏红梅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元 贡师泰 偶成 无端一树樱桃熟,勾引莺声到枕边。
    宋 戴表元 辛巳岁六月三日书事 沙瓶酒酽鲑蔬有,领取灯花一树春。
    宋 黄庚 暮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元 张昱 侍御周伯温以行台羁留姑苏,柬寄之 一树红梨春事晚,宣文阁下欲如何?
    明 张宪 寄中山隐讲师 流水千溪月,寒岩一树松。  ——《骈字类编》
    蝉声(蝉声)
    隋 薛道衡 夏晚诗 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唐 白居易 池上早秋 露饱蝉声懒,风乾柳意衰。
    唐 刘禹锡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
    唐 刘沧 寓居寄友人 芳草衡门无马迹,古槐深巷有蝉声。
    唐 杜荀鹤 感秋 冷烟黏柳蝉声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宋 杨万里 秋热二首 其二 我自愁吟无意思,蝉声移近入檐枝。
    宋 许月卿 槐影 槐影本来惟戴日,蝉声固自未知秋。  ——《骈字类编》
    片影 piàn yǐng
    一片影子;孤独的身影。 南朝 梁简文帝 《倡楼怨书》诗:“片光片影皆丽,一声一囀煎心。” 唐 李商隐 《越燕》诗之一:“拂水斜纹乱,衔花片影微。” 宋 杨万里 《送吴敏叔待制侍郎》诗:“自怜病鹤樊笼底,方羡冥鸿片影寒。”《再生缘》第二回:“寂寞孤幃留片影,凄凉晚院望重山。”  ——《漢語大詞典》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1.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1.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