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事主 shì zhǔ
(1).事奉大夫。《左传·襄公十九年》:“ 宣子 盥而抚之曰:‘事 吴 ,敢不如事主!’” 杜预 注:“大夫称主。”
(2).事奉君主。 汉 祢衡 《鹦鹉赋》:“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3).犹言事情的主要决策者,谋划者。《晋书·何无忌传》:“ 无忌 曰:‘ 桓氏 强盛,其可图乎?’ 毅 ( 刘毅 )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太平广记》卷一二九引《冥报志·王范妾》:“ 王范 既为事主,当先杀之。”
(4).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七:“ 遗山 ( 元遗山 )尝与 张噥斋 论文。见有窃用前人辞意而復加雌黄者, 遗山 曰:‘既盗其物,又伤事主,可乎?’”《元史·成宗纪二》:“詔强盗姦伤事主者,首从悉诛;不伤事主,止诛为首者,从者刺配,再犯亦诛。” 清 沈德潜 《百一诗》之四:“事主诉县官,县官不愿闻。”
(5).指一般民事纠纷中双方当事人。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村里人有了事是请社首说理。说的时候不论是社首、原被事主、证人、庙管、帮忙,每人吃一斤烙饼,赶到说完了,原被事主,有理的摊四成,没理的摊六成。” ——《漢語大詞典》
(2).事奉君主。 汉 祢衡 《鹦鹉赋》:“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3).犹言事情的主要决策者,谋划者。《晋书·何无忌传》:“ 无忌 曰:‘ 桓氏 强盛,其可图乎?’ 毅 ( 刘毅 )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太平广记》卷一二九引《冥报志·王范妾》:“ 王范 既为事主,当先杀之。”
(4).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七:“ 遗山 ( 元遗山 )尝与 张噥斋 论文。见有窃用前人辞意而復加雌黄者, 遗山 曰:‘既盗其物,又伤事主,可乎?’”《元史·成宗纪二》:“詔强盗姦伤事主者,首从悉诛;不伤事主,止诛为首者,从者刺配,再犯亦诛。” 清 沈德潜 《百一诗》之四:“事主诉县官,县官不愿闻。”
(5).指一般民事纠纷中双方当事人。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村里人有了事是请社首说理。说的时候不论是社首、原被事主、证人、庙管、帮忙,每人吃一斤烙饼,赶到说完了,原被事主,有理的摊四成,没理的摊六成。”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中禁 zhōng jìn
(1).内心约束。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议郎早世,检诲幼孤,义方以导其性,中禁以闲其情。”
(2).禁中。皇帝所居之处。 唐 宗楚客 《奉和人日应制》:“九重中禁启,七日早春还。”《宣和遗事》后集:“﹝ 宣和 七年﹞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 清 赵翼 《钱竹汀挽诗》:“縹緗丽製传中禁,碑版雄词到百蛮。”
(3).指皇帝。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娄公神道铭》:“入陪中禁,更领仪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尉 韦昭度 ,旧族名人,位非忝窃,而沙门僧 澈 ,潜荐之中禁。”《元史·王寿传》:“ 阿里 等专政,煽惑中禁,几摇神器。” ——《漢語大詞典》
(2).禁中。皇帝所居之处。 唐 宗楚客 《奉和人日应制》:“九重中禁启,七日早春还。”《宣和遗事》后集:“﹝ 宣和 七年﹞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 清 赵翼 《钱竹汀挽诗》:“縹緗丽製传中禁,碑版雄词到百蛮。”
(3).指皇帝。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娄公神道铭》:“入陪中禁,更领仪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尉 韦昭度 ,旧族名人,位非忝窃,而沙门僧 澈 ,潜荐之中禁。”《元史·王寿传》:“ 阿里 等专政,煽惑中禁,几摇神器。” ——《漢語大詞典》
荣亲(榮親)róng qīn
旧指登科及第,使父母光荣。 明 汪廷讷 《种玉记·登隽》:“会看荣亲在这回。难兄难弟,纬武经文,双双凤飞。”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北堂 běi táng
(1).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 郑玄 注:“北堂,房中半以北。” 贾公彦 疏:“房与室相连为之,房无北壁,故得北堂之名。”后因以“北堂”指主妇居处。 唐 韩愈 《示儿》诗:“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清 方苞 《工部尚书熊公继室李淑人墓志铭》:“而淑人留京师,余尝拜于北堂。既弥留,入视於寝,迫公事,未得与殯敛。”
(2).指母亲的居室。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毛 传:“背,北堂也。”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明 何景明 《白将军征南兼寿母》诗:“玉帐驻南国,金尊开北堂……报主身何壮,犹牵寸草肠。”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孤幃冷簟,难辞白髮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於别闥。”
(3).代称母亲。 唐 李白 《赠历阳褚司马》诗:“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宋 王安石 《和微之林亭》:“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钟慰北堂。” 清 赵翼 《戊戌春日》诗:“北堂梦杳痛难追,春露惊心又一悲。”
(4).可借指祖母。《红楼梦》第九四回:“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復古先梅。”
(5).泛指北屋。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囀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宋 梅尧臣 《留题希深美桧亭》诗:“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清 恽寿平 《南田论画》:“余在北堂閒居,灌花蒔香,涉趣幽艳,玩乐秋容,资我吟啸。”
(6).指室。与正堂相对而言。 汉 贾谊 《新书·胎教》:“﹝ 史鰌 ﹞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於我足矣。’ 灵公 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 灵公 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 蘧伯玉 而进之,召 弥子瑕 而退之,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南史·袁昂传》:“ 俭 后为 丹阳 尹,於后堂独引见 昂 ,指北堂谓曰:‘卿必居此。’”
(7).宗庙放置神主之所。《荀子·宥坐》:“ 子贡 观於 鲁 庙之北堂。” 杨倞 注:“北堂,神主所在也。”
(8).明堂五室之一,在太室之后,位于北方,故称。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左青阳而右緫章,面明堂而背北堂,耽然太室,儼乎中黄。” ——《漢語大詞典》
(2).指母亲的居室。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毛 传:“背,北堂也。”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明 何景明 《白将军征南兼寿母》诗:“玉帐驻南国,金尊开北堂……报主身何壮,犹牵寸草肠。”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孤幃冷簟,难辞白髮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於别闥。”
(3).代称母亲。 唐 李白 《赠历阳褚司马》诗:“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宋 王安石 《和微之林亭》:“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钟慰北堂。” 清 赵翼 《戊戌春日》诗:“北堂梦杳痛难追,春露惊心又一悲。”
(4).可借指祖母。《红楼梦》第九四回:“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復古先梅。”
(5).泛指北屋。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囀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宋 梅尧臣 《留题希深美桧亭》诗:“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清 恽寿平 《南田论画》:“余在北堂閒居,灌花蒔香,涉趣幽艳,玩乐秋容,资我吟啸。”
(6).指室。与正堂相对而言。 汉 贾谊 《新书·胎教》:“﹝ 史鰌 ﹞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於我足矣。’ 灵公 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 灵公 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 蘧伯玉 而进之,召 弥子瑕 而退之,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南史·袁昂传》:“ 俭 后为 丹阳 尹,於后堂独引见 昂 ,指北堂谓曰:‘卿必居此。’”
(7).宗庙放置神主之所。《荀子·宥坐》:“ 子贡 观於 鲁 庙之北堂。” 杨倞 注:“北堂,神主所在也。”
(8).明堂五室之一,在太室之后,位于北方,故称。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左青阳而右緫章,面明堂而背北堂,耽然太室,儼乎中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