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四子 sì zǐ
(1).指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 藐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四子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 李颐 云:“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
(2).指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汉书·食货志上》:“ 尧 命四子以‘敬授民时’。” 颜师古 注:“四子,谓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也。事见《虞书·尧典》。”《隋书·百官志上》:“ 放勋 即分命四子, 重华 乃爰置九官。”
(3).指 汉 王褒 虚构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褒 既为 益州 刺史 王襄 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吕延济 注:“四子,谓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也。 褒 当假立以为论端也。”
(4).指 逢萌 、 徐房 、 李昙 、 王遵 。 三国 魏 嵇康 《圣贤高士传》:“ 北海 逢萌 ,字 子康 ; 北海 徐房 ,字 平原 ; 李曇 ,字 子云 ; 平原 王遵 ,字 君公 。皆怀德污行,不仕乱世,相与为友,时人号为‘四子’。”
(5).指 蜀 中著名文学家 司马相如 、 王褒 、 扬雄 、 陈子昂 。 唐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诗:“ 蜀 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旧唐书·元载传》:“ 天宝 初, 玄宗 崇奉道教,下詔求明 庄 、 老 、 列 、 文 四子之学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 开元 二十九年﹞正月,两京诸州各置 玄元皇帝 庙,崇祀 老子 ,以 老 、 庄 、 文 、 列 为‘四子’。”
(7).见“ 四子书 ”。 ——《漢語大詞典》
(2).指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汉书·食货志上》:“ 尧 命四子以‘敬授民时’。” 颜师古 注:“四子,谓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也。事见《虞书·尧典》。”《隋书·百官志上》:“ 放勋 即分命四子, 重华 乃爰置九官。”
(3).指 汉 王褒 虚构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褒 既为 益州 刺史 王襄 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吕延济 注:“四子,谓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也。 褒 当假立以为论端也。”
(4).指 逢萌 、 徐房 、 李昙 、 王遵 。 三国 魏 嵇康 《圣贤高士传》:“ 北海 逢萌 ,字 子康 ; 北海 徐房 ,字 平原 ; 李曇 ,字 子云 ; 平原 王遵 ,字 君公 。皆怀德污行,不仕乱世,相与为友,时人号为‘四子’。”
(5).指 蜀 中著名文学家 司马相如 、 王褒 、 扬雄 、 陈子昂 。 唐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诗:“ 蜀 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旧唐书·元载传》:“ 天宝 初, 玄宗 崇奉道教,下詔求明 庄 、 老 、 列 、 文 四子之学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 开元 二十九年﹞正月,两京诸州各置 玄元皇帝 庙,崇祀 老子 ,以 老 、 庄 、 文 、 列 为‘四子’。”
(7).见“ 四子书 ”。 ——《漢語大詞典》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动-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 「争 」的异体字。
讲习(講習)jiǎng xí
讲议研习。《易·兑》:“《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孔颖达 疏:“朋友聚居,讲习道义,相説之盛,莫过於此也。”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讲习乎无为之书,讨论乎 集贤 之殿。”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 中国 佛学学说的来源,基本上是依靠传译和讲习为媒介。” ——《漢語大詞典》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動-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 看待:一概而~。
-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 按照:~件。~资排辈。
- 姓。
- 古同“伦”,条理。
-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 古同“抡”,挑选。
黄霸
唐 杜牧 寄唐州李玭尚书 先揖耿弇声寂寂,今看黄霸事摐摐。 ——《骈字类编》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为邦(为邦)
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诗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 ——《韵府拾遗 江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