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月魄 yuè pò
(1).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亦泛指月亮,月光。《汉武帝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 唐 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疎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 元 柯九思 《送林彦清归永嘉》诗:“遥瞻 广寒殿 , 素娥 正凭阑。白兔擣月魄,指顾成神丹。”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日月合璧……旋见一红一黑者,大如车轮,并行而上,不差累黍。红者,炽若火毬,光华四射;黑者,色甚晦,暗如泼墨,盖即晦夜之月魄也。” 章炳麟 《四感论》:“又观月魄与海水者,终日折旋,而今月之明,不能加于古月;今潮之盛,不能过于古潮。安得所谓进化者。”
(2).道教语。以日为阳,称日魂;以月为阴,称月魄。 ——《漢語大詞典》
(2).道教语。以日为阳,称日魂;以月为阴,称月魄。 ——《漢語大詞典》
正出 zhèng chū
旧称正妻所生之子女。《红楼梦》第二十回:“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 ——《漢語大詞典》
海 hǎi《國語辭典》
海 [ hǎi ]
名- 地球上邻接大陆而小于洋的水域。如:「南海」、「黄海」、「地中海」。
- 海水。《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
- 内陆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中南海」。
- 积聚众广的人或物。如:「棉海」、「人海」、「火海」、「花海」。
- 领域、渊薮。如:「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宋·陆游〈休日感兴〉诗:「宦海风波实饱经,久将人世寄邮亭。」
- 荒远之地。《周礼·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汉·郑玄·注:「四海,犹四方也。」
- 较宽大的器皿。如:「茶海」、「酒海」。
- 姓。如金代有海里。
- 巨大的。如:「海派」、「海量」、「海口」。
- 任意的、漫无目标的。《红楼梦·第七回》:「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 惯了。」《海上花列传·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骂。莲生气得怔怔的,半晌说不出话。」
- 狠狠的、严重的。如:「他严重怠工,所以被老板海刮了一顿。」
雁行 yàn háng
亦作“鴈行”。
(1).飞雁的行列。 南朝 梁简文帝 《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唐 卢纶 《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宋 王安石 《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元 郝经 《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
(2).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唐 李商隐 《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紧拥抱一切城头塔顶,雁行的房屋,拥抱在自己的怀里。”
(3).指朝廷上的排班。《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 徐勉 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勉 举 缅 充选。”
(4).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5).同列;同等。《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奬帝室,虽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 刘宽 碑阴, 王曜 题名,则《公羊》、《诗》、《书》之雁行也。”一本作“鴈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且《诗》《书》相匹,其説旧矣。至以曲代史,而与诗雁行,未之前闻。”
(6).居前的行列。雁,通“ 颜 ”。《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 秦 , 韩 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於 关 下矣。”《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作雁。《韩非子》‘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战国·韩策》‘ 韩 ,居为隐蔽,出为雁行’,《燕策》‘使弱 燕 雁行’,《晋·王羲之传》‘我书比 钟繇 当抗行,比 张芝 犹当雁行’,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
亦作“鴈行”。 ——《漢語大詞典》
(1).飞雁的行列。 南朝 梁简文帝 《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唐 卢纶 《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宋 王安石 《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元 郝经 《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
(2).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唐 李商隐 《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紧拥抱一切城头塔顶,雁行的房屋,拥抱在自己的怀里。”
(3).指朝廷上的排班。《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 徐勉 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勉 举 缅 充选。”
(4).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5).同列;同等。《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奬帝室,虽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 刘宽 碑阴, 王曜 题名,则《公羊》、《诗》、《书》之雁行也。”一本作“鴈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且《诗》《书》相匹,其説旧矣。至以曲代史,而与诗雁行,未之前闻。”
(6).居前的行列。雁,通“ 颜 ”。《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 秦 , 韩 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於 关 下矣。”《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作雁。《韩非子》‘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战国·韩策》‘ 韩 ,居为隐蔽,出为雁行’,《燕策》‘使弱 燕 雁行’,《晋·王羲之传》‘我书比 钟繇 当抗行,比 张芝 犹当雁行’,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
亦作“鴈行”。 ——《漢語大詞典》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形-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名-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 (一)之又音。
上云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上云天下乱,宜与英俊厚。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