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冯谖剑,歌中甯戚牛。

钱起唐代〕《新丰主人

明代少知己,夜光频暗投。迍邅终薄命,动息尽穷愁。
自欲归飞鹢,当为不系舟。双垂素丝泪,几弊皂貂裘。
暮鸟栖幽树,孤云出旧丘。蛩悲衣褐夕,雨暗转蓬秋。
客里冯谖剑,歌中甯戚牛。主人能纵酒,一醉且忘忧。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客里冯谖剑

客里(客裏)kè lǐ
离乡在外期间。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 宋 刘一止 《洞仙歌·梅》词:“行人怨,角声吹老,叹客里,经春又三年。” 元 姚燧 《次韵时中》:“ 淮南 数日将寒食,客里三春尚腊衣。”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贫中聚散思亲串,客里行藏感岁华。”  ——《漢語大詞典》
冯谖剑(馮諼劍)féng xuān jiàn
谓怀才未遇者希望为人赏识重用。 唐 钱起 《新丰主人》诗:“客里 冯諼 剑,歌中 宁戚 牛。”参见“ 冯驩弹鋏 ”。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甯 níng/nìng《國語辭典》

宁 [ nìng ]

  1. 姓。如周代有宁越。

宁 [ níng ]

  1. 愿、盼望。如:「宁可」、「宁愿」。《说文解字·用部》:「宁,所愿也。」《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穰穰复正直往宁。」唐·颜师古·注:「宁,愿也。言获福既多,归于正道,克当往日所愿也。」通「宁」。
戚 qī《國語辭典》

戚 [ qī ]

  1. 亲属。如:「近戚」、「远戚」、「亲戚」。
  2. 武器名。即斧,亦可作为舞具。《诗经·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3. 悲哀、忧伤。唐·韩愈〈争臣论〉:「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4. 姓。如明代有戚继光。
  1. 亲近。《书经·金縢》:「未可以戚我先王。」
  2. 愤怒。《礼记·檀弓下》:「舞斯愠,愠斯戚。」

戚 [ cù ]

  1. 急迫、紧迫。《周礼·冬官考工记》:「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同「促 」。
牛 niú《國語辭典》

牛 [ niú ]

  1. 动物名。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体形硕大,性情温驯而力气大,尾巴尖端有长毛,为草食性反刍类家畜。能供拉车、耕田,肉与乳皆可食用,而骨、皮、角等可做器具使用。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乳牛、肉牛与牦牛等。
  2.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共有六颗星。《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4. 姓。如唐代有牛僧孺。
  1. 固执、倔强。如:「牛脾气」、「牛性子」。《红楼梦·第一七回》:「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