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相敦高躅,雕龙忆所思。
钱起〔唐代〕《奉和王相公秋日戏赠元校书》
才妙心仍远,名疏迹可追。清秋闻礼暇,新雨到山时。
胜事唯愁尽,幽寻不厌迟。弄云怜鹤去,隔水许僧期。
贤相敦高躅,雕龙忆所思。芙蓉洗清露,愿比谢公诗。
胜事唯愁尽,幽寻不厌迟。弄云怜鹤去,隔水许僧期。
贤相敦高躅,雕龙忆所思。芙蓉洗清露,愿比谢公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贤相(賢相)xián xiàng
贤明的宰相。《荀子·富国》:“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承上问而不蔽下臣之美,贤相之盛节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我们的学者也曾说过:要征服 中国 ,必须征服 中国 民族的心。其实, 中国 民族的心,有些是早给我们的圣君贤相武将帮闲之辈征服了的。” ——《漢語大詞典》
敦 dūn/duì《國語辭典》
敦 [ dūn ]
動- 督理。如:「敦促」。《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抱朴子·外篇·安貧》:「今吾子督余以誨盜之業,敦余以召賊之策。」
- 和睦、使融洽。如:「敦親睦鄰」。
- 質樸、篤厚。如:「敦厚」。《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
- 誠懇。如:「敦聘」、「敦請」。
- 姓。如春秋時衛國有敦治。
敦 [ duī ]
動- 催逼、逼迫。《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 孤獨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敦 [ dùn ]
形- 不明朗、不開通。如:「渾敦」。通「沌」。
敦 [ duì ]
名- 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狀多種,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捉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漢·鄭玄·注:「敦,黍稷器。」
高躅 gāo zhú
(1).崇高的品行。《晋书·隐逸传赞》:“确乎羣士,超然絶俗,养粹巖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其他名师硕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盖亦多矣。”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近臣上荐书,天子渴高躅。”
(3).指归隐。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太平广记》卷七五引 唐 张读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农 杨晦之 ,自 长安 东游 吴 楚 。行至 乌江 ,闻先主高躅,就门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唐 窦臮 《述书赋》:“高躅莫究其涯,雄风于焉已扇。”
(6).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 ——《漢語大詞典》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近臣上荐书,天子渴高躅。”
(3).指归隐。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太平广记》卷七五引 唐 张读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农 杨晦之 ,自 长安 东游 吴 楚 。行至 乌江 ,闻先主高躅,就门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唐 窦臮 《述书赋》:“高躅莫究其涯,雄风于焉已扇。”
(6).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 ——《漢語大詞典》
雕龙(雕龍,彫龍)diāo lóng
(1).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语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奭 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 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裴駰 集解引 刘向 《别录》:“ 騶奭 脩 衍 之文,饰若雕鏤龙文,故曰‘雕龙’。”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宋 陆游 《舟行过梅市》诗:“老来无復雕龙思,遇兴新诗取次成。”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才擅雕龙,文成倚马。”
(2).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鷰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於禁署而飞声。”
(3).指龙形花纹。 唐 李白 《怨歌行》:“鷫鷞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王琦 注:“ 萧士贇 曰:‘雕龙,谓舞衣上雕画龙文也。’” 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 细柳 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巖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
彫龍: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北史·李纬传》:“ 梁 谢藺 来聘, 纬 劳之。 藺 问 安平 诸 崔 , 纬 曰:‘ 子玉 以还,彫龙絶矣。’”《北史·薛辩薛寘薛憕传论》:“ 寘 憕 并学称该博,文擅彫龙,或挥翰凤池,或者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参见“ 雕龙 ”。 ——《漢語大詞典》
(2).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鷰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於禁署而飞声。”
(3).指龙形花纹。 唐 李白 《怨歌行》:“鷫鷞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王琦 注:“ 萧士贇 曰:‘雕龙,谓舞衣上雕画龙文也。’” 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 细柳 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巖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
彫龍: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北史·李纬传》:“ 梁 谢藺 来聘, 纬 劳之。 藺 问 安平 诸 崔 , 纬 曰:‘ 子玉 以还,彫龙絶矣。’”《北史·薛辩薛寘薛憕传论》:“ 寘 憕 并学称该博,文擅彫龙,或挥翰凤池,或者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参见“ 雕龙 ”。 ——《漢語大詞典》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所思 suǒ sī
(1).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幽蘅发空曲,芳杜绵所思。” 明 刘基 《杂诗》:“欲采寄所思,不惮道路远。”
(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