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带经(带经)
唐 李颀 同张员外諲詶荅之作 洛中高士日沈冥,手自灌园方带经。
唐 刘长卿 送张判官罢使东归 春山数亩地,归去带经锄。 ——《骈字类编》
唐 刘长卿 送张判官罢使东归 春山数亩地,归去带经锄。 ——《骈字类编》
临 ( 臨 ) lín
临 [ lín ]
-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 到,来:光~。莅~。亲~。
- 遭遇,碰到:~时。面~。
- 挨着,靠近:~近。~街。~终。~危。~阵磨枪。
- 照样子摹仿字画:~摹。~帖。~写。
- 旧时指帝王上朝:~朝。~政。
- 姓。
府吏 fǔ lì
(1).官吏。《淮南子·主术训》:“府吏守法,君子制义。”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诗:“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
(2).指州郡长官的属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漢語大詞典》
(2).指州郡长官的属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漢語大詞典》
鲙 ( 鱠 ) kuài
鲙 [ kuài ]
- 〔~鱼〕即“鳓鱼”。亦作“快鱼”。
- 同“脍”。细切肉。
- 鱼鲙。鱼细切作的肴馔。
- 方言。鳜鱼。
鲤 ( 鯉 ) lǐ
鲤 [ lǐ ]
- 〔~鱼〕体侧扁,嘴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肉可食。
- 〔~庭〕指受父训之处,亦借指父训。
- 书信的代称,因中国唐代传递的书信以尺素结成双鲤鱼形。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动-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动-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乡人(鄉人)xiāng rén
(1).同乡的人。《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 曹劌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后汉书·彭宠传》:“﹝ 宠 ﹞惧诛,即与乡人 吴汉 亡至 渔阳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彼此因是乡人,分外亲热。” 清 谢淞洲 《寒夜》诗:“含泪别乡人,翻然作游子。” 张天翼 《小彼得·皮带》:“因为家里穷,给乡人族人都瞧不起,他就想挣口气。”
(2).乡下人。有时亦指俗人。《孟子·离娄下》:“ 舜 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北顶》:“每岁四月有庙市,市皆日用农具,游者多乡人。” 冰心 《往事·六一姊》:“我矮,看不见, 曲 家的长孙还因此出去踢开了土阶上列坐的乡人。”
(3).指乡大夫。《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於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 郑玄 注:“乡人,乡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
(2).乡下人。有时亦指俗人。《孟子·离娄下》:“ 舜 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北顶》:“每岁四月有庙市,市皆日用农具,游者多乡人。” 冰心 《往事·六一姊》:“我矮,看不见, 曲 家的长孙还因此出去踢开了土阶上列坐的乡人。”
(3).指乡大夫。《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於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 郑玄 注:“乡人,乡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