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粉 fěn《國語辭典》
粉 [ fěn ]
名- 擦在臉部的細末狀化妝品。如:「脂粉」、「香粉」。《說文解字·米部》:「粉,傅面者也。」《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 細末。如:「花粉」、「麵粉」、「胡椒粉」、「洗衣粉」。明·張自烈《正字通·米部》:「凡物磑之如屑者皆名粉。」
- 塗抹、塗飾。如:「粉刷」。漢·揚雄《太玄經·卷五·視》:「粉其題䪻,雨其屋須,視無姝。」
- 碾碎、碎爛。如:「粉身碎骨」。《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錄》:「乃發其墓,粉其骨而颺之。」
- 白色的。如:「粉蝶兒」。《儒林外史·第六回》:「頭戴紗帽,身穿圓領補服,腳下粉底皂靴。」
- 北平方言。指猥褻的、淫穢的。如:「粉曲」、「粉戲」。
凝 níng《國語辭典》
凝 [ níng ]
动- 液体结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如:「凝结」。《易经·坤卦·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幕中草檄砚水凝。」
- 聚集、凝集。如:「凝聚」。唐·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 成、形成。《书经·皋陶谟》:「抚于五辰,庶几其凝。」汉·孔安国·传:「凝,成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 巩固。《荀子·议兵》:「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
- 止、停。唐·孙处玄〈句〉诗:「日侧南涧幽,风凝北林暮。」宋·卢祖皋〈望江南·疏雨过〉词:「因看胡蝶著双飞,凝扇立多时。」
- 注意力专注或集中。如:「凝思」、「凝望」。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 徐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盛美、华丽。唐·韩愈〈幽怀〉诗:「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 肃重、庄严。《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凝如冬。」《新唐书·卷一二四·宋璟传》:「璟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
宫壁(宫壁)
淮南子晋平公出言而不当师旷举琴而撞之跌衽宫壁左右欲涂之平公曰舍之以此为寡人失孔子闻之曰平公非不痛其体也欲来諌者也 ——《骈字类编》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 「静 」的异体字。
乳 rǔ《國語辭典》
乳 [ rǔ ]
动- 生产、繁殖。如:「孳乳」。《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 孵卵、孵化。《礼记·月令》:「雉雊鸡乳。」《魏书·卷一○七·律历志上》:「立春, 鸡始乳。」
- 哺育、喂奶。《左传·宣公四年》:「䢵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新唐书·卷一九四·元德秀传》:「德秀自乳之。」
- 饮、喝。《文选·鲍照·芜城赋》:「伏虣藏虎,乳血飧肤。」
- 乳房的简称。《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意告之后百余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
- 奶汁。如:「母乳」、「牛乳」、「鲜乳」。
- 像乳房的物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西游日记二》:「岐中倒垂一乳,长数丈,其端空悬,水由端涓涓下。」
- 类似乳汁的液体。如:「豆乳」、「蜂王乳」。
- 初生的。如:「乳燕」、「乳猪」、「乳鸽」。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 系(jì),绾(wǎn ):~网。~绳。~扎。
-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洞门(洞门)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其一 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唐 杜甫 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唐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
唐 白居易 太湖石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唐 刘禹锡 桃源行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其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唐 崔涂 题授阳镇路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
唐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其三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唐 可止 山居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唐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
唐 白居易 太湖石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唐 刘禹锡 桃源行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其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唐 崔涂 题授阳镇路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
唐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其三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唐 可止 山居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 ——《骈字类编》
幽 yōu《國語辭典》
幽 [ yōu ]
形- 隐微的。《史记·卷二四·乐书》:「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 深远的。如:「幽远」。《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唐·韩偓〈春闷〉诗:「相思不相信,幽恨更谁知。」
- 僻静的。如:「幽静」。《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一》:「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 清新、雅致的。如:「幽雅」、「清幽」。《老残游记·第八回》:「上去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著月色,异常幽秀。」
- 昏暗不明的。如:「幽暗」。《商君书·禁使》:「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西游记·第六七回》:「黑云漠漠遮星汉,灯火无光遍地幽。」
- 退隐的。如:「幽居」。晋·陶渊明〈命子诗〉:「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 囚禁。如:「幽禁」。《荀子·王霸》:「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
- 鬼神。《北史·卷二五·尉元传》:「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 参见「幽冥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