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飞阁(飛閣)fēi gé
亦作“ 飞閤 ”。
(1).架空建筑的阁道。《三辅黄图·汉宫》:“帝於 未央宫 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於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 建章宫 ,构輦道以上下。”
(2).高阁。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高祖 在城内作 光极殿 ,因名 金墉城 门为 光极门 ,又作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有如云也。” 唐 赵彦昭 《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平楼半入 南山 雾,飞閤旁临东墅村。” ——《漢語大詞典》
(1).架空建筑的阁道。《三辅黄图·汉宫》:“帝於 未央宫 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於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 建章宫 ,构輦道以上下。”
(2).高阁。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高祖 在城内作 光极殿 ,因名 金墉城 门为 光极门 ,又作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有如云也。” 唐 赵彦昭 《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平楼半入 南山 雾,飞閤旁临东墅村。” ——《漢語大詞典》
蝉鸣(蝉鸣)
魏晋 陆机 拟明月皎夜光诗 翻翻归雁集,嘒嘒寒蝉鸣。
唐 高适 东平路作三首 其一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唐 卢纶 送邓州崔长史 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
唐 李端 送友人还洛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唐 元稹 解秋十首 其三 日暮江上立,蝉鸣枫树黄。
唐 刘禹锡 送分司陈郎中秖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蝉鸣官树引行车,言自成周赴玉除。
唐 马戴 山行偶作 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
宋 文天祥 又赋 其四 苦吟肩鹤瘦,多病耳蝉鸣。
元 华幼武 次元翚见寄韵 蝉鸣野外秋,雁叫沙头月。 ——《骈字类编》
唐 高适 东平路作三首 其一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唐 卢纶 送邓州崔长史 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
唐 李端 送友人还洛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唐 元稹 解秋十首 其三 日暮江上立,蝉鸣枫树黄。
唐 刘禹锡 送分司陈郎中秖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蝉鸣官树引行车,言自成周赴玉除。
唐 马戴 山行偶作 鸟下山含暝,蝉鸣露滴空。
宋 文天祥 又赋 其四 苦吟肩鹤瘦,多病耳蝉鸣。
元 华幼武 次元翚见寄韵 蝉鸣野外秋,雁叫沙头月。 ——《骈字类编》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名-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 参见「早安 」条。
- 姓。如晋代有早衍。
-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漫天 màn tiān
(1).形容水势特别盛大。《书·尧典》“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孔颖达 疏:“天者,无上之物;漫者,加陵之辞,甚其盛大,故云‘若漫天’也。”
(2).谓罪恶极大。《史记·五帝本纪》:“ 尧 曰:‘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张守节 正义:“ 共工 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似於恭敬,罪恶漫天,不可用也。”
(3).满天。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他矁一矁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 毛泽东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4).蔽天。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 杨文公 大年 美鬚髯,一日早朝罢至都堂, 丁晋公 时在政府,戏谓之曰:‘内翰拜时鬚扫地。’公应声曰:‘相公坐处幕漫天。’ 晋公 知其讥己,而喜其敏捷,大称赏之。” 鲁迅 《〈两地书〉序言》:“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5).俗称农历八月大潮汛时,又遇台风而形成的水灾。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沓潮者, 广州 去大海,不远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多颶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颶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数十年一有之,亦繫时数之失耳。俗呼为海翻,为漫天。”
(6).无边际,无限度。参见“ 漫天要价 ”、“ 漫天叫价 ”。 ——《漢語大詞典》
(2).谓罪恶极大。《史记·五帝本纪》:“ 尧 曰:‘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张守节 正义:“ 共工 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似於恭敬,罪恶漫天,不可用也。”
(3).满天。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他矁一矁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 毛泽东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4).蔽天。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 杨文公 大年 美鬚髯,一日早朝罢至都堂, 丁晋公 时在政府,戏谓之曰:‘内翰拜时鬚扫地。’公应声曰:‘相公坐处幕漫天。’ 晋公 知其讥己,而喜其敏捷,大称赏之。” 鲁迅 《〈两地书〉序言》:“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5).俗称农历八月大潮汛时,又遇台风而形成的水灾。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沓潮者, 广州 去大海,不远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多颶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颶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数十年一有之,亦繫时数之失耳。俗呼为海翻,为漫天。”
(6).无边际,无限度。参见“ 漫天要价 ”、“ 漫天叫价 ”。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形-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