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

李端唐代〕《长安书事寄薛戴

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
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
惠远纵相寻,陶潜只独酌。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
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
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
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委曲提携因循蹇剥

委曲 wěi qū
(1).弯曲;曲折延伸。《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阜》:“今 曲阜 在 鲁 城中,委曲长七八里。” 唐 李端 《赋得山泉送房造》诗:“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金 王特起 《绝句》之一:“山势奔腾如逸马,水流委曲似惊蛇。”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金沟馆》:“自此入山,委曲登涉,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耳。”
(2).声音抑扬不绝貌。 唐 白居易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 唐 子兰 《蝉》诗之一:“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3).形容文词转折而含蓄。 宋 姜夔 《白石诗话》:“雕刻伤气,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过;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独其( 苏軾 )诗伤於快直,少委曲沉著之意。” 清 黄宗羲 《〈吕胜千诗集〉题辞》:“余观当今之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艷丽而出之委曲。”
(4).委婉;婉转。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欲有所言,必委曲而后敢及。”《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我委曲与言,浼以私意释甥去,或可允从。”
(5).周全;调和。 宋 叶适 《舒颜升墓志铭》:“不幸而难从,非贤者顺导委曲,而不抵突以败,寡矣。”《明史·杨廷和传》:“ 廷和 与 东阳 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再生缘》第四九回:“委曲朝端真不错,调停王事实称能。”
(6).辗转周折。 唐 裴铏 《传奇·薛昭》:“ 昭 大惊曰:‘ 山叟 即天师,明矣!不然,何以委曲使予符曩日之事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二子( 董仲舒 、 刘向 ) 汉 之大儒,惓惓爱君之心,以为人主无所畏,惟畏天,畏祖宗,故委曲推类而言之,庶有警悟。学者未可遽少之也。” 清 恽敬 《古今人表书后》:“读之者委曲推明,尚不能得其十五。”
(7).隐晦曲折。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然则説《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后汉书·班彪传》:“﹝ 司马迁 ﹞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
(8).迁就;曲从。《汉书·儒林传·严彭祖》:“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寧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称不乐京局,且不能委曲时好,恐以罪去,以此惑后人。” 章炳麟 《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而对於自身则任人陵践,虽欲委曲迁就,势有不能。”
(9).邪曲不正。 晋 段灼 《上表陈五事》:“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南朝 梁 皇侃 义疏:“枉,委曲邪佞之人也。”
(10).殷勤周至。《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公孙渊 ﹞悉斩送 弥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 权 待 舒 综 ,契阔委曲,君臣上下毕欢竭情。” 前蜀 尹鹗 《秋夜月》词:“语丁寧,情委曲,论心正切。”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青泥莲花记》曰:“ 琼 ( 聂胜琼 )至,即弃冠櫛,损妆饰,委曲事主母,终身和悦。”
(11).细微;琐碎。《史记·天官书》:“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緗縹之上,翩蹮樽俎之侧,委曲同之针缕,繁碎譬之米盐。” 宋 叶适 《上西府书》:“而委曲细故,皆足以兆治乱之端者,又不可悉数。” 清 刘大槐 《心知》:“百世之上,百世之下,方名器数之委曲而繁多,吾未之见也,不得而知之。”
(12).详尽、详细。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余所以委曲论之者……故欲令人觉此而悟其滞迷耳。”《新唐书·崔隐甫传》:“帝尝詔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金史·显宗纪》:“自是凡启禀刑名,帝自披閲,召都事委曲折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人絮絮言家务得失,婢媪善恶,皆委曲周至。”
(13).指详悉;详述。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魏书·中山王英传》:“﹝詔曰﹞凯旋迟近,不復委曲。”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14).事情的原委;底细。《魏书·后妃传·孝文幽皇后》:“然惟小黄门 苏兴寿 密陈委曲, 高祖 问其本末,敕以勿洩。”《周书·孝义传·李棠》:“既入 成都 , 萧撝 问 迥 运中委曲, 棠 不对。”《西游记》第七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 唐 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郭沫若 《孤竹君之二子》:“啊,这是我说话失了检点,我不知道有这样的委曲。”
(15).手札;手谕。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当州员外司马 李幼清 传示尚书委曲,特赐记忆,过蒙存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 昭 乃具説杀牛实奉 刘尚书 委曲,非牒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用之 比来频啟令公,欲因此相图,已有委曲在 张尚书 所,宜备之!” 胡三省 注:“当时机密文书谓之委曲。” 宋 岳珂 《宝真斋书法赞·段文昌秋气帖赞》:“‘有 华阳 消息,可报委曲。’按: 唐 世搢绅家以上达下,其制相承,名之曰委曲,盖今之批示也。”
(16).受到不应有的待遇或指责,心里难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幽禁》:“ 马大人 ,我的兄弟将军説,你在衙门住得委曲,另备下一所公馆,请你乔迁。”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我心里觉得很委曲,难道看看鸭子浮水也错了吗?”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提携(提攜)tí xié
亦作“提擕”。
(1).牵扶;携带。 宋 陆游 《小市》诗:“暂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及其隄决也,哭声盈耳,鳧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
(2).指可供悬持的容器。 唐 杜甫 《石龛》诗:“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3).照顾;扶植。《南齐书·萧景先传》:“ 景先 少遭父丧,有至性, 太祖 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 唐 刘得仁 《山中抒怀寄上丁学士》诗:“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唤过 刘 家儿子来看了,对 直生 道:‘如此孩子,正好提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
(4).提拔。《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嘉 与 晋 司徒 李胤 同母,早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荀绰 《冀州记》:“﹝ 牵秀 ﹞ 太康 中,为 卫瓘 、 崔洪 、 石崇 等所提携。”《封神演义》第三一回:“ 黄将军 昔在都城,我在他麾下,荷蒙提携,奬荐陞用将职。”
(5).携手;合作。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云韶互鏗戞,霞服相提携。”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孙中山 《致苏联遗书》:“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漢語大詞典》
因循 yīn xún
(1).道家谓顺应自然。《文子·自然》:“王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任下,责成而不劳。”《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张守节 正义:“任自然也。”
(2).沿袭;承袭;继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秦 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 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后汉书·梁统传》:“ 宣帝 聪明正直,总御海内,臣下奉宪,无所失坠,因循先典,天下称理。”《北齐书·文宣帝纪论》:“ 显祖 因循鸿业,内外协从,自朝及野,羣心属望。”
(3).保守;守旧。 宋 司马光 《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问》:“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
(4).疏懒;怠惰;闲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尔。” 宋 苏轼 《与朱康叔书》:“因循稍疎上问,不审近日尊候何如?”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人情乐因循,一放过,则不復省矣。”
(5).轻率;随随便便。《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 濮阳 之日为因循,用却百金忙买得,不曾子细问根由。”《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供养十方菩萨,且要饮饌精珍……如斯不敢因循,毕竟一生供养。”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唐上》:“凡 唐 人诗引韵旁出……必东冬、真文次序鳞比,则无远借者,然盛 唐 絶少,初学当戒,毋得因循。”
(6).流连;徘徊不去。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二二:“门外青山路,因循自不归。” 前蜀 韦庄 《出关》诗:“马嘶烟岸柳阴斜,东去关山路转赊。到处因循缘嗜酒,一生惆悵为判花。” 清 姚世钧 《饶州舟次独酌醉后放歌》:“东风吹我来 饶州 ,因循又作两日留。” 清 陈维嵩 《花心动·访寒松上人不遇》词:“竹院因循,水郭迟回。”
(7).引申指飘泊。 宋 柳永 《浪淘沙慢》词:“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8).犹豫。《旧唐书·高骈传》:“既知历数犹在,謳謡未移,则怀拗怒之臣,贮救难除奸之志,便须果决,安可因循!”《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右司諫 陈岢 上书请战,其略曰:‘今日之事,皆由陛下不断,将相怯懦,若因循不决,一旦无如之何,恐君臣相对涕泣而已。’”
(9).延宕;拖延。 宋 司马光 《答胡寺丞书》:“京师日困俗事,因循逾年,尚未报谢。”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你可也莫因循,休迟慢,天色儿真然向晚。” 清 宋琬 《一剪梅》词:“因循何日赋《归田》?説道今年,又早明年,故园消息思茫然。”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蹇剥 jiǎn bāo
《易·蹇》:“蹇,难也。”又《剥》:“剥,不利有攸往。”后因以“蹇剥”谓时运不济。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遭时屯坎,浮生蹇剥。”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今日穷途虽蹇剥,他时行道自亨贞。” 清 朱彝尊 《毕上舍大生止酒经年冬夜枉过劝之复饮赋三十韵》:“此时浮一醆,亦足忘蹇剥。”《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朕以薄德,罹此蹇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