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关行且猎,鞍马何躞蹀。
李端〔唐代〕《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
郄超本绝伦,得意在芳春。勋业耿家盛,风流荀氏均。
声名金作赋,白皙玉为身。敛笏辞天子,乘龟从丈人。
度关行且猎,鞍马何躞蹀。猿啸暮应愁,湖流春好涉。
浔阳水分送,于越山相接。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
逢风燕不定,值石波先叠。楼见远公庐,船经徐稚业。
邑人多秉笔,州吏亦负笈。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楫。
唯我有荆扉,无成未得归。见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声名金作赋,白皙玉为身。敛笏辞天子,乘龟从丈人。
度关行且猎,鞍马何躞蹀。猿啸暮应愁,湖流春好涉。
浔阳水分送,于越山相接。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
逢风燕不定,值石波先叠。楼见远公庐,船经徐稚业。
邑人多秉笔,州吏亦负笈。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楫。
唯我有荆扉,无成未得归。见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名-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 量词:➊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 数学上指:➊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 姓。如汉代有度尚。
-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动-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关 ( 關 ) guān
关 [ guān ]
-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
- 拘禁:~押。~禁。
-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
-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
-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
-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
-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
- 姓。
行且 xíng qiě
将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行且谋引去。”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康节先生 ﹞《观盛化吟》有云:‘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见乱离。’其子谓乱离之语太过。 康节 嘆曰:‘吾老且死矣,汝辈行且知之。’”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余行且归隐故山,终身弗出,纵观古人之诗,而因以有吐发愤懣之什,或有当乎?” ——《漢語大詞典》
猎 ( 獵 ) liè
猎 [ liè ]
- 打猎;捕捉禽兽:狩~。渔~。~捕。~取。~人。~户。~狗。~枪。
- 搜寻;物色:~奇。
- 古代传说中一种像熊的兽。《廣韻•昔韻》:“猎,獸名,似熊。出《山海經》。”
- 同“㹱”。良犬名。《集韻•藥韻》:“㹱,宋良犬名。或作猎。”
鞍马(鞍馬)ān mǎ
亦作“鞌马”。
(1).马和鞍子。《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其后有詔募择 卫将军 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鞌马絳衣玉具剑,欲入奏之。”古乐府《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唐 殷尧藩 《上巳日赠都上人》诗:“鞍马皆争丽,笙歌尽鬭奢。”《水浒传》第五十回:“前日又受他鞍马羊酒,采段金银,你如何赖得过?”
(2).指骑马。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四:“假乘 汧 渭 间,鞍马去行游。”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掾曹乘逸兴,鞍马得荒林。”《水浒传》第五二回:“大官人鞍马风尘不易,初到此间,且省烦恼。”
(3).借指战斗生涯。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曹 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李生孝友》:“盥櫛於鞍马之间,炊纫於锋鏑之下。”
(4).古代酒令名。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原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5).体操器械的一种,有点像马的形状。背部有两个环,是木马的一种。
(6).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在鞍马上,手握双环或撑着马背做各种动作。 ——《漢語大詞典》
(1).马和鞍子。《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其后有詔募择 卫将军 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鞌马絳衣玉具剑,欲入奏之。”古乐府《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唐 殷尧藩 《上巳日赠都上人》诗:“鞍马皆争丽,笙歌尽鬭奢。”《水浒传》第五十回:“前日又受他鞍马羊酒,采段金银,你如何赖得过?”
(2).指骑马。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四:“假乘 汧 渭 间,鞍马去行游。”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掾曹乘逸兴,鞍马得荒林。”《水浒传》第五二回:“大官人鞍马风尘不易,初到此间,且省烦恼。”
(3).借指战斗生涯。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曹 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李生孝友》:“盥櫛於鞍马之间,炊纫於锋鏑之下。”
(4).古代酒令名。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原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5).体操器械的一种,有点像马的形状。背部有两个环,是木马的一种。
(6).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在鞍马上,手握双环或撑着马背做各种动作。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躞蹀 xiè dié
(1).小步行走貌。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塑神镇鬼》:“候至三四更,西北角倏走出一女郎,躞蹀步到二人前,有下拜之象。”
(2).徘徊。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嬋娟躞蹀春风里,挥手摇鞭杨柳堤。” 柯灵 《香雪海·怀傅雷》:“我在僻静的 净寺 一带躞蹀了大半天,想来想去,想不透怎么会发生这样一个大转折。” ——《漢語大詞典》
(2).徘徊。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嬋娟躞蹀春风里,挥手摇鞭杨柳堤。” 柯灵 《香雪海·怀傅雷》:“我在僻静的 净寺 一带躞蹀了大半天,想来想去,想不透怎么会发生这样一个大转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