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笏辞天子,乘龟从丈人。

李端唐代〕《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

郄超本绝伦,得意在芳春。勋业耿家盛,风流荀氏均。
声名金作赋,白皙玉为身。敛笏辞天子,乘龟从丈人。
度关行且猎,鞍马何躞蹀。猿啸暮应愁,湖流春好涉。
浔阳水分送,于越山相接。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
逢风燕不定,值石波先叠。楼见远公庐,船经徐稚业。
邑人多秉笔,州吏亦负笈。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楫。
唯我有荆扉,无成未得归。见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敛笏辞天丈人

敛笏(斂笏)liǎn hù
犹敛版。《南史·恩倖传论》:“权归近狎,异世同揆。故环缨敛笏,俯仰晨昏。” 唐 韩翃 《送寿州陈录事》诗:“ 寿阳 南渡口,敛笏见诸侯。”参见“ 敛版 ”。  ——《漢語大詞典》
辞天(辞天)
钱起 送陆侍御使新罗诗 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  ——《分类字锦》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乘 chéng/shèng《國語辭典》

乘 [ chéng ]

  1. 登、升。《史記·卷八二·田單傳》:「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2. 駕馭、駕騎。《易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3. 搭坐,用某種交通工具代步。如:「乘車」、「乘飛機」。
  4. 順應、趁、藉著。如:「乘人之危」、「乘風破浪」、「乘勝追擊」。
  5. 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6. 在數與數之間進行乘法運算。如:「三乘二等於六。」
  1. 數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即乘法。如:「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
  2. 姓。如漢代有乘弘。

乘 [ shèng ]

  1. 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 史書。如:「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 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如:「大乘」、「小乘」。
龟 ( 龜 ) guī/jūn/qiū
龟 [ guī ]
  1. 爬行动物的一科,腹背都有硬甲,头尾和脚能缩入甲中,耐饥渴,寿命很长:乌~。~甲(龟的腹甲,可入药,古人又用以占卜,亦用作货币。亦称“龟板”)。
  2. 詈词。(➊讥称其妻有外遇的人。➋旧时开设妓院的男子。)
龟 [ jūn ]
  1. 同“皲”。
龟 [ qiū ]
  1. 〔~兹()〕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1. 「從 」的異體字。
丈人 zhàng rén
(1).古时对老人的尊称。《易·师》:“贞,丈人,吉。” 孔颖达 疏:“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论语·微子》:“ 子路 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丈人,老人也。” 唐 韩愈 《芍药歌》:“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 韩退之 。”
(2).家长;主人。《尸子》卷上:“家人子姪和、臣妾力则家富,丈人虽厚衣食无伤也;子姪不和、臣妾不力则家贫,丈人虽薄衣食无益也。”《史记·刺客列传》:“ 高渐离 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 宋子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司马贞 索隐引 刘氏 云:“谓主人翁也。”
(3).岳父。《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献帝 舅车骑将军 董承 辞受帝衣带中密詔”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董承 , 汉灵帝 母 董太后 之姪,於 献帝 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董承 女为 献帝 贵人。《水浒传》第四回:“只见 杨雄 的丈人 潘公 ,带领了五七个人,直寻到酒店里来。” 清 李渔 《风筝误·释疑》:“你们两箇女壻都不曾拜丈人,两箇媳妇都不曾拜公公。” 田汉 《梅雨》:“你丈人这样困难,做女婿的替丈人还点债,不是应当的吗?”
(4).对亲戚长辈的通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吾尝问 周宏让 曰:‘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 周 曰:‘亦呼为丈人。’” 刘盼遂 注引 吴承仕 曰:“中外对文……以族亲为内,故以异姓为外,其辈行尊於我者,则通谓之丈人,盖 晋 、 宋 以来之通语矣。”
(5).指丈夫。《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属累君两三孤儿,莫我儿饥且寒。” 南朝 梁 王筠 《三妇艳》诗:“大妇留芳褥,中妇对华烛,小妇独无事,当轩理清曲。丈人且安卧,艷歌方断续。” 宋 梅尧臣 《欧阳郡太君挽歌》之二:“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
(6).星名。属井宿。《晋书·天文志上》:“军市西南二星曰丈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