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请书(請書)qǐng shū
(1).向上有所请求的文书。《汉书·伍被传》:“可为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及耐罪以上,以赦令除,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 朔方 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
(2).请帖。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喜是相公説的早, 杜老爷 多早发下请书了。”《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到面前下马离鞍,背上宣筒里取出请书来。” ——《漢語大詞典》
(2).请帖。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喜是相公説的早, 杜老爷 多早发下请书了。”《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到面前下马离鞍,背上宣筒里取出请书来。” ——《漢語大詞典》
塞北 sài běi
指 长城 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后汉书·袁安传》:“北单于为 耿夔 所破,遁走 乌孙 ,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属。” 南朝 梁 江淹 《侍始安王石头》诗:“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江 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居塞北者,不知江海有万斛之舡。” 宋 刘过 《清平乐》词:“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雁去雁来空塞北,花开花落自 江 南。” ——《漢語大詞典》
阴山(陰山)yīn shān
(1).山脉名。即今横亘于 内蒙古自治区 南境、东北接连 内兴安岭 的 阴山山脉 。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管子·揆度》:“ 阴山 之马,具驾者千乘。”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 阴山 ,山高马不前。”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一:“但使 龙城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翻添月窟之哀,长有 阴山 之哭。”
(2).犹阴间。《三国志平话》卷上:“天公交俺宣陛下,在报寃殿中交我王阴司为君,断得阴间无私,交你做阳间天子。断得不是,贬在阴山背后,永不为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如不依此愿,天不遮,地不载,贬阴山之后,永不转人身。”《何典》第一回:“那 阎罗王 也不过是鬼做的,手下也有一班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相帮着筑个 酆都城 ,在阴山背后做个国都。”参见“ 阴间 ”。 ——《漢語大詞典》
(2).犹阴间。《三国志平话》卷上:“天公交俺宣陛下,在报寃殿中交我王阴司为君,断得阴间无私,交你做阳间天子。断得不是,贬在阴山背后,永不为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如不依此愿,天不遮,地不载,贬阴山之后,永不转人身。”《何典》第一回:“那 阎罗王 也不过是鬼做的,手下也有一班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相帮着筑个 酆都城 ,在阴山背后做个国都。”参见“ 阴间 ”。 ——《漢語大詞典》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名-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名- 量词:➊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愿比(愿比)
郑愔诗愿比盘根应候荣 ——《韵府拾遗 纸韵》
燕然 yān rán
(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 杭爱山 。 东汉 永元 元年,车骑将军 窦宪 领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记 汉 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序》:“遂踰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 龙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张昶 华阴 之碣,序亦盛矣。”
(2).泛指边塞。诗文中叙建立边功时,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 云 朔 ……铭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 燕然 上,抽毫颂武功。” 宋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 未勒归无计。”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繫颈,马到处 燕然 勒名。”
(3).指 汉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诗文。 唐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4).古地名。《旧唐书·回纥传》:“﹝ 贞观 中﹞以 多览 为 燕然府 , 僕骨 为 金微府 ……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参阅《文献通考·四裔二四》。 ——《漢語大詞典》
(2).泛指边塞。诗文中叙建立边功时,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 云 朔 ……铭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 燕然 上,抽毫颂武功。” 宋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 未勒归无计。”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繫颈,马到处 燕然 勒名。”
(3).指 汉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诗文。 唐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4).古地名。《旧唐书·回纥传》:“﹝ 贞观 中﹞以 多览 为 燕然府 , 僕骨 为 金微府 ……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参阅《文献通考·四裔二四》。 ——《漢語大詞典》
车骑(車騎)chē jì
(1).犹车马。《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史记·张仪列传》:“大王之威行於 山东 ,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察院送客回过潩水马上有作》:“车骑踏春堤,翛然思如濯。”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车骑如星流,衣装兼橐驼。” 董必武 《初到承德寓避暑山庄》诗:“年年避暑到山庄,扈驾车骑警蹕忙。”
(2).用作对人的敬称。 宋 苏轼 《与蒲诚之书》之四:“闻车骑已在二曲,即见风采,喜慰可知。” 宋 沈辽 《七言奉送润守之永静》:“今年 江 南秋已半,出送车骑 江 之阳。”
(3).战车战马。犹今之骑兵。《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匈奴 聚兵 楼烦 西北, 汉 令车骑击破 匈奴 。”《汉书·惠帝纪》:“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 滎阳 ,太尉 灌婴 将。” 颜师古 注:“车,常拟军兴者,若近代之戍车也。骑,常所养马,并其人使行充骑,若今武马及所养者主也。”
(4).将军的名号,即车骑将军。《汉书·佞幸传·淳于长》:“及 长 当就国,立嗣子 融 从 长 请车骑。”
(5).用以指代曾为车骑将军者。 唐 李益 《塞下曲》:“请书塞北 阴山 石,愿比 燕然 车骑功。”《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杀大将军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讎乎?” 胡三省 注:“时 苗 为车骑将军。”
(6).古代星名。即豺狼座中的三星。《星经·车骑》:“车骑三星在骑官南。” 隋 李播 《天文大象赋》:“顿顽司於五听,车骑参於八屯。” ——《漢語大詞典》
(2).用作对人的敬称。 宋 苏轼 《与蒲诚之书》之四:“闻车骑已在二曲,即见风采,喜慰可知。” 宋 沈辽 《七言奉送润守之永静》:“今年 江 南秋已半,出送车骑 江 之阳。”
(3).战车战马。犹今之骑兵。《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匈奴 聚兵 楼烦 西北, 汉 令车骑击破 匈奴 。”《汉书·惠帝纪》:“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 滎阳 ,太尉 灌婴 将。” 颜师古 注:“车,常拟军兴者,若近代之戍车也。骑,常所养马,并其人使行充骑,若今武马及所养者主也。”
(4).将军的名号,即车骑将军。《汉书·佞幸传·淳于长》:“及 长 当就国,立嗣子 融 从 长 请车骑。”
(5).用以指代曾为车骑将军者。 唐 李益 《塞下曲》:“请书塞北 阴山 石,愿比 燕然 车骑功。”《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杀大将军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讎乎?” 胡三省 注:“时 苗 为车骑将军。”
(6).古代星名。即豺狼座中的三星。《星经·车骑》:“车骑三星在骑官南。” 隋 李播 《天文大象赋》:“顿顽司於五听,车骑参於八屯。” ——《漢語大詞典》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名-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