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钱起唐代〕《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甿心悬灌坛。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理烦用简

理烦(理烦)
中论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  ——《分类字锦》
善 shàn《國語辭典》

善 [ shàn ]

  1.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为善最乐」、「隐恶扬善」。
  2. 有德行的人、好人。《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3. 姓。如宋代有善辰。
  1. 亲善、交好。《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与蔡邕素善。」
  2. 喜好、喜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楚辞·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 爱惜。《荀子·彊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
  1. 美好的。如:「善人」、「善事」、「善行」。
  2. 熟悉的。如:「面善」。
  1. 擅长。如:「能歌善舞」、「英勇善战」。《礼记·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2. 容易。如:「善变」、「善疑」、「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1. 表赞美、称许之词。《文选·枚乘·七发》:「太子曰:『善!愿复闻之!』」
用简(用简)
沈约文用简必从日新为盛  ——《韵府拾遗 潸韵》
济 ( 濟 ) jì/jǐ
济 [ jì ]
  1. 渡,过河:同舟共~。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3. 补益:无~于事。
济 [ jǐ ]
  1. 〔~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猛 měng《國語辭典》

猛 [ měng ]

  1. 勇敢、勇武。如:「勇猛」、「威猛」。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 凶恶、凶暴。如:「凶猛」、「猛虎」、「猛兽」。
  3. 剧烈、强烈。如:「猛烈」、「药性很猛」。唐·皮日休〈桃花赋〉:「狂风猛雨,一阵红去。」
  1. 急遽、急速。如:「突飞猛进」。
  2. 忽然、突然。如:「猛然回头」。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我若是前街上猛撞见,若是后巷里厮逢著。」《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玉人尽日恹恹地,猛被笙歌惊破睡。」
  1. 姓。如春秋时宋有猛获。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兼 jiān《國語辭典》

兼 [ jiān ]

  1. 合并、吞并。《左传·昭公八年》:「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2. 同时担任或具有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身分、行为等。如:「兼差」、「兼职」、「父兼母职」。
  3. 加倍、超越、胜过。如:「兼程赶路」。《论语·先进》:「由也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4. 重复、累积。《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1. 同时、一起。如:「兼顾」、「二者兼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 尽、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宽 ( 寬 ) kuān
宽 [ kuān ]
  1.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相对:~广。~阔。~绰。~敞。~度。~旷。~窄。
  2. 使松缓:~心。~衣。~解。~慰。
  3. 不严厉,不苛求:~待。~宏。~厚。~松。~容。~恕。~仁。~赦。
  4. 富裕:~裕。
  5.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