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身重恩光。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寄语丈夫雄,若乐身自当。
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身重恩光。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寄语丈夫雄,若乐身自当。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从军(從軍)cóng jūn
(1).参加军队;投身军旅。《史记·东越列传》:“旧从军无功,以宗室故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从军有苦乐,但闻所从谁。” 唐 王贞白 《从军行》:“从军 朔方 久,未省用干戈。” 宋 苏轼 《赠李兕彦威秀才》诗:“先生少负不覊才,从军数到 单于臺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忆秦娥词》:“ 无锡 秦 简讨 留仙 ,从军 荆州 。” 许地山 《女国士》:“我怎能让 驴哥 离乡别井,远道从军呢?”
(2).谓集合军队。《墨子·号令》:“寇至,楼鼓五,有周鼓,杂小鼓乃应之,小鼓五后从军,断。” 岑仲勉 注:“从军,谓动员之集合。”
(3).指随从的军士。《英烈传》第十八回:“﹝ 孙炎 ﹞便将马拴在柳荫之下,叫从军跟了走来。” ——《漢語大詞典》
(2).谓集合军队。《墨子·号令》:“寇至,楼鼓五,有周鼓,杂小鼓乃应之,小鼓五后从军,断。” 岑仲勉 注:“从军,谓动员之集合。”
(3).指随从的军士。《英烈传》第十八回:“﹝ 孙炎 ﹞便将马拴在柳荫之下,叫从军跟了走来。”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名-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名-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 姓。如汉代有曲证。
-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名-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乐未央(樂未央)lè wèi yāng
“长乐未央”的略语。犹言永远欢乐,欢乐不尽。 汉 代常用的吉祥语。当时的瓦当上多饰有“长乐未央”的文字阳纹。 汉 初并以“长乐”、“未央”为宫殿名。 晋 傅玄 《相和歌·秋胡行》:“母立呼妇来,欢情乐未央。”《隋书·音乐志下》:“基同北辰久,寿共南山长。黎元鼓腹乐未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