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松梢几飞步,鹤栖板上礼虚皇。

周渭唐代〕《赠龙兴观主吴崇岳

楮为冠子布为裳,吞得丹霞寿最长。混俗性灵常乐道,
出尘风格早休粮。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
百尺松梢几飞步,鹤栖板上礼虚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百尺松梢飞步鹤栖虚皇

百尺 bǎi chǐ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松梢
宣和画谱吴元瑜字公器善画师崔白今御府所藏松梢杏花图一 姚合诗青猿吟岭际白鹤坐松梢在郑谷诗水月 松梢  ——《骈字类编》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飞步(飛步)fēi bù
快步;疾步。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弱冠参多士,飞步游 秦 宫。” 唐 张祜 《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诗:“艤舟 阳羡馆 ,飞步繚疏楹。” 茅盾 《子夜》十五:“ 屠维岳 发狠叫一声,一把推开 阿珍 ,就飞步跑出去。”  ——《漢語大詞典》
鹤栖(鶴棲)hè qī
指隐居或隐居的人。 唐 崔涂 《秋宿鹤林寺》诗:“步步入林中,山穷意未穷。偏逢僧话久,转与鹤栖同。”  ——《漢語大詞典》
板 ( 闆 ) bǎn《國語辭典》

板 [ bǎn ]

  1. 片狀的木料。如:「木板」、「板畫」。
  2. 呈薄片或扁平狀的物體。如:「銅板」、「墊板」、「腳板」。
  3. 拍板。用於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常與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
  4. 音樂的節拍。如:「板眼」、「快板」、「慢板」。
  5. 棺木的代稱。《紅樓夢·第一三回》:「看板時,幾副杉木板皆不中用。」
  6. 量詞。計算受杖刑笞打次數的單位。如:「來人呀!拖下去打四十大板!」
  7. 通「闆」。如:「老板」。
  8. 《詩經·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據〈詩序〉:「板,凡伯刺厲王也。」指勸戒厲王之詩。首章二句為:「上帝板板,下民卒癉。」板板,反也,反其常道。卒,盡也。癉,音旦,病痛也。
  9. 電腦網路的討論區。經常劃分不同的主題,讓使用者表達意見,進行討論。每一個主題討論區即稱為「板」。也稱作「版」。
  1. 呆滯不活潑或固執不變。如:「呆板」、「古板」。
  1. 繃緊。如:「板著臉」、「板起面孔訓人」。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礼 ( 禮 ) lǐ
礼 [ lǐ ]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虚皇 xū huáng
道教神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证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陆游 《江上观月》诗:“诗成莫驾长鲸去,自是虚皇白玉京。”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知君旧籍隶虚皇,列近侍班行,謫来尘土离仙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