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俗性灵常乐道,

周渭唐代〕《赠龙兴观主吴崇岳

楮为冠子布为裳,吞得丹霞寿最长。混俗性灵常乐道,
出尘风格早休粮。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
百尺松梢几飞步,鹤栖板上礼虚皇。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混俗性灵乐道

混俗 hùn sú
谓混同世俗,不清高超脱。 唐 杨于陵 《赠毛仙翁》诗:“先生 赤松 侣,混俗游人间。”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藏几 工诗好酒,混俗无拘检。”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难道阳世间官府多机变,阴府内神灵也混俗,把 森罗殿 都做了营生铺?”  ——《漢語大詞典》
性灵(性靈)xìng líng
(1).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於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於手足。” 唐 孟郊 《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第一回:“只有英雄忠义辈,肉身虽死性灵存。” 杨朔 《望南山》:“在人们眼里, 大南山 似乎不是没有性灵的石头,倒像最知心知意的亲人,有什么酸甜苦辣的话,都可以对他说。”
(2).性情。 唐 元稹 《有鸟》诗之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 宋 徐铉 《病题》诗:“性灵慵懒百无能,唯被朝参遣夙兴。”
(3).智慧,聪明。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初, 朱崖 李太尉 有乐吏 廉郊 者,师於 曹纲 ,尽 纲 之能。 纲 尝谓儕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曾有此性灵弟子也。’”《红楼梦》第九一回:“你的性灵,比我竟强远了。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説过几句禪话,我实在对不上来。”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乐道(樂道)lè dào
(1).乐于称道;喜欢谈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 尧 舜 之道与?” 唐 韩愈 《送杨支使序》:“夫乐道人之善,以勤其归者,乃吾之心也。”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九:“﹝旧写实主义﹞偏重于人生黑暗面的描写,而对于特殊情形的丑恶,尤为乐道。”
(2).喜好圣贤之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諂,何如?’ 孔子 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宋 韩维 《送孔先生还山》诗:“先生乐道者,於世淡无欲。”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你顺从天子的时候,便可以有寿,有富,有康宁,有乐道的余暇。”
(3).喜欢修道。《宋史·隐逸传上·种放》:“独 放 与母俱隐 终南 豹林谷 之 东明峯 ,结草为庐,仅庇风雨……母亦乐道,薄滋味,善辟穀。”《四游记·灵耀大闹琼花会》:“却説 华光 杀退 邓化 ,走下中界,望见前面有一名山,原来是 朝真山 洪玉寺 ,寺内乃是 火炎王光佛 ,在那里修行乐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