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峰嶂 fēng zhàng
高峻的山峰。 唐 李白 《望黄鹤山》诗:“巖峦行穹跨,峯嶂亦冥密。” 唐 卢纶 《题天华观》诗:“峯嶂徘徊霞景新,一潭寒色絶纤鳞。” ——《漢語大詞典》
徘徊 pái huái
(1).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2).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流连;留恋。《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輒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4).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鑾,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閒。”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5).犹回环。《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6).见“ 徘徊花 ”。 ——《漢語大詞典》
霞景 xiá jǐng
指透过云霞的日光。 唐 李百药 《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餘照,露气澄晚清。”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一潭
唐 卢纶 题天华观 峰嶂徘徊霞景新,一潭寒水绝纤鳞。
唐 白居易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波翻八滩雪,堰护一潭油。
金 赵之杰 题济源龙潭寺 树围修竹竹围庵,庵下泓然碧一潭。
宋 薛师石 大龙湫 风掀一潭雨,佛坐四时秋。
元 尹廷高 三嵓瀑布 千尺素帘寒不捲,一潭碧玉碎无痕。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波翻八滩雪,堰护一潭油。
金 赵之杰 题济源龙潭寺 树围修竹竹围庵,庵下泓然碧一潭。
宋 薛师石 大龙湫 风掀一潭雨,佛坐四时秋。
元 尹廷高 三嵓瀑布 千尺素帘寒不捲,一潭碧玉碎无痕。 ——《骈字类编》
寒水 hán shuǐ
(1).凉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2).常指清冷的河水。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明 马銮 《冬日偕汉树岩听散步芦渡桥书感》:“桥边秋已去,到此客愁生。寒水难为色,枯荷但有声。” ——《漢語大詞典》
(2).常指清冷的河水。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明 马銮 《冬日偕汉树岩听散步芦渡桥书感》:“桥边秋已去,到此客愁生。寒水难为色,枯荷但有声。”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纤鳞(纖鱗)xiān lín
鱼。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石泉潄琼瑶,纤鳞或浮沉。”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跃纤鳞於涓滴,望鸿泽之微霑。” 宋 辛弃疾 《浣溪纱·常山道中即事》词:“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清 萧抡 《望湘人·萍》词:“儘点点,揉碎离魂,付与纤鳞啣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