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往教诲究终始。

韩愈唐代〕《谁氏子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教诲终始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1.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往 wǎng《國語辭典》

往 [ wǎng ]

  1. 去。如:「前往」、「人来人往」。《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归向。如:「向往」、「神往」。《谷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3. 交际、交朋友。如:「交往」。《礼记·檀弓上》:「非兄弟,虽邻不往。」
  4. 致赠、赠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1. 过去的、从前的。如:「往年」、「以往」。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 昔日、昔时。《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
  2. 死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晋·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1. 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往东走」、「往前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教诲(教誨)jiào huì
教导,训诲。《书·无逸》:“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唐 刘长卿 《别李氏女子》诗:“临歧方教诲,所贵和六姻。”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罗中丞》:“公爱民洁己,蒞官时召父老至,谆谆教诲,至於涕下沾膺。”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 中国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漢語大詞典》
究 jiū《國語辭典》

究 [ jiù ]

  1. 窮、盡。《說文解字·穴部》:「究,窮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2. 探尋、推求。如:「推究」、「研究」、「追根究底」。《晉書·卷三三·鄭沖傳》:「耽玩經史,遂博究儒術及百家之言。」
  3. 查詢、追問。如:「追究」、「既往不究」。唐·韓愈〈原毀〉:「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
  1. 到底、終竟。如:「終究」、「究竟」。《鏡花緣·第一三回》:「寒家在此雖住了三代,究係寄居,親友甚少。」

究 [ ​jiū ]

  1. (一)​之又音。
终始(終始)zhōng shǐ
(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免役之法》:“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行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清 纳兰性德 《题竹炉新咏卷》诗:“相约过君同展看,淡交终始似山泉。”
(2).引申为有始有终。 唐 贺兰进明 《行路难》诗之五:“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唐 李咸用 《论交》诗:“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
(3).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 司马贞 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復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二》:“ 夏 之政尚忠, 殷 之政尚敬,而 周 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