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牛 niú《國語辭典》
牛 [ niú ]
名- 动物名。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体形硕大,性情温驯而力气大,尾巴尖端有长毛,为草食性反刍类家畜。能供拉车、耕田,肉与乳皆可食用,而骨、皮、角等可做器具使用。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乳牛、肉牛与牦牛等。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共有六颗星。《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姓。如唐代有牛僧孺。
- 固执、倔强。如:「牛脾气」、「牛性子」。《红楼梦·第一七回》:「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服箱 fú xiāng
负载车箱。犹驾车。《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孔 传:“服,牝服也;箱,大车之箱也。” 陈奂 传疏:“牝即牛。服者,负之假借字,大车重载,牛负之,故谓之牝服。” 汉 张衡 《思玄赋》:“斥 西施 而弗御兮,覊要褭以服箱。” 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九龄惠水牛图二卷》诗:“服箱走四方,竭力任重载。”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牛马》:“古者牛服箱而不耕。” ——《漢語大詞典》
斗 ( 鬥 ) dǒu/dòu《國語辭典》
斗 [ dǒu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如今這一個裡頭裝 了兩斗御田粳米。」
- 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 形狀像斗的器具。如:「漏斗」、「熨斗」、「米斗」、「菸斗」。
- 星座名:➊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六顆星,通稱為「南斗」。➋ 北斗七星。
- 圓形的指紋。參見「斗箕」、「斗紋」等條。
- 姓。如宋代有斗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 比喻大。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牽鉤壯氣,斗膽豪心。」
- 險峻、陡峭。《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通「陡」。
- 驟然、突然。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挹 yì《國語辭典》
挹 [ yì ]
动- 舀取。《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 牵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 谦退、退让。《荀子·宥坐》:「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 推崇。《北史·卷三八·裴文举传》:「父邃,性方严,为州里所推挹。」通「揖」。
酒浆(酒漿)jiǔ jiāng
(1).酒人与浆人的并称。《周礼·天官》的属员。《周礼·天官·凌人》:“凡外内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 郑玄 注:“酒浆,酒人、浆人也。”
(2).泛指酒类。《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清 孙枝蔚 《妾薄命》诗:“阿姊问音信,阿妹劝酒浆。” ——《漢語大詞典》
(2).泛指酒类。《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清 孙枝蔚 《妾薄命》诗:“阿姊问音信,阿妹劝酒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