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友生招我佛寺行,
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
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碗。忽惊颜色变韶稚,
却信灵仙非怪诞。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去岁羁帆湘水明,
霜枫千里随归伴。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由来钝騃寡参寻,
况是儒官饱闲散。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何人有酒身无事,
谁家多竹门可款。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当忧复被冰雪埋,
汲汲来窥戒迟缓。
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
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碗。忽惊颜色变韶稚,
却信灵仙非怪诞。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去岁羁帆湘水明,
霜枫千里随归伴。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由来钝騃寡参寻,
况是儒官饱闲散。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何人有酒身无事,
谁家多竹门可款。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当忧复被冰雪埋,
汲汲来窥戒迟缓。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年少 nián shào
(1).年轻。《战国策·赵策二》:“寡人年少,蒞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恐其年少,未能理事。” 郭沫若 《两个大星》诗:“婴儿的眼睛闭了,海边上坐着个年少的母亲。”
(2).犹少年。《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好交结豪杰,年少争附之。”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其后补署,悉用年少。”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我能令公颜丹髩緑而与年少争光风,听我歌此胜丝桐。” ——《漢語大詞典》
(2).犹少年。《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好交结豪杰,年少争附之。”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其后补署,悉用年少。”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我能令公颜丹髩緑而与年少争光风,听我歌此胜丝桐。” ——《漢語大詞典》
得途 de tú
仕途得志。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諫疏尤宜罕。” 唐 陆长源 《答东野夷门雪》诗:“好丹与素道不同,失意得途事皆别。”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要 yào/yāo《國語辭典》
要 [ yào ]
名-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 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 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 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 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 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 切當的。參見「要道 」條。
- 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 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 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 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 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 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要 [ yāo ]
名-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通「腰」。
- 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 姓。如漢代有要競。
- 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 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 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 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忙 máng《國語辭典》
忙 [ máng ]
形- 事情繁多,没有空闲。如:「繁忙」、「工作忙」。
- 急迫、慌张。如:「匆忙」、「不慌不忙」、「手忙脚乱」。
- 赶紧。《儒林外史·第三回》:「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各自散了。」
- 做,急迫不停的做。如:「最近你都忙些什么?」《老残游记·第五回》:「见老董事也忙完,就缓缓的走出,找著老董闲话。」
- 姓。如明代有忙义。
时清(时清)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唐 朱庆馀 上宣州沈大夫 帝命几曾移重镇,时清犹望领春闱。
《韵府拾遗 庚韵》:陆游诗时清吏更休 ——《骈字类编》
唐 朱庆馀 上宣州沈大夫 帝命几曾移重镇,时清犹望领春闱。
《韵府拾遗 庚韵》:陆游诗时清吏更休 ——《骈字类编》
谏疏(諫疏)jiàn shū
条陈得失的奏章。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諫疏尤宜罕。”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十二:“《骚》情諫疏到今称,娬媚何当属 魏徵 。”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附论西汉不是奴隶社会》:“把这些事例和 董仲舒 的谏疏对照起来,我们可以放心地下出一个判断。” ——《漢語大詞典》
尤 yóu《國語辭典》
尤 [ yóu ]
動- 怨恨、責怪。《詩經·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穉且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 親近、喜愛。唐·羅隱〈春中湘中題岳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宋·柳永〈如魚水·帝里疏散〉詞:「共綠蟻,紅粉相尤。」
- 更加、格外。《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 特異。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 過失。《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姓。如宋代有尤鶴。
宜 yí《國語辭典》
宜 [ yí ]
动- 相安、和顺。《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 适当。《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 共享。《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 合适、相称。如:「动静皆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应该、应当。如:「不宜喧闹」、「不宜妄自菲薄」。
- 大概、似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 事宜。《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罕 hǎn《國語辭典》
罕 [ hǎn ]
名- 用來捕鳥的長柄小網。《說文解字·网部》:「罕,网也。」清·段玉裁·注:「〈吳都賦〉注曰:『罼、罕皆鳥網也。』按,罕之制蓋似畢。小网長柄。」
- 旌旗。《史記·卷四·周本紀》:「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新唐書·卷二三·儀衛志上》:「自絳引旛以下,執者服如黃麾。執罕、畢及幢者,平陵冠、朱衣、革帶。左罕右畢,左青龍右白虎。」
-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罕虎。
- 稀少。如:「稀罕」、「罕見」、「罕聞」。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每苦文煩而意少,故世罕習焉。」清·魏禧〈大鐵椎傳〉:「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