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蛇两头见未曾。

韩愈唐代〕《永贞行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
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
火齐磊落堆金盘。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国家功高德且厚,
天位未许庸夫干。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四门肃穆贤俊登,
数君匪亲岂其朋。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江氛岭祲昏若凝,
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左右使令诈难凭,
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
嗟尔既往宜为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一蛇两头未曾

一蛇
史记晋世家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而后汉书冯衍传见一龙下
又窦武传初武母产武 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道又华陀传陀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 隅有卖饼人蓱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陀言立吐一蛇明晋书五行志刘聪伪建元元年正月平阳地震其崇 观陷为池水赤如血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流星起于牵牛入紫微龙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视之则肉臭闻于平阳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肉旁尝有哭声昼夜不止数日聪后刘氏产一蛇一兽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之见于陨肉之旁刘氏死哭声自绝许宋书五行志晋武帝咸宁中司徒府有二大蛇长十 丈居听事平撩上数年而人不知但怪府中数失小儿及猪犬之属后一蛇夜出伤于刃不能去乃觉之发徒攻击移时乃死 唐书甄权传有道人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龙吕览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 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 淮南子见一龙下
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骈字类编》
两头(兩頭)liǎng tóu
(1).犹两截。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乃使力士 石番 以铁杖击 圣 ,中断之为两头。”
(2).两端。《三国志·魏志·田豫传》:“ 豫 将精鋭自北门出,鼓譟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上无封域,不用塼甓,以木为廓,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唐 李善 注:“索上:长绳繫两头於梁,举起中央,两人各从壹头上,交相度。” 唐 李白 《江山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如:梭的形状是中间粗,两头尖。
(3).两处;两个地方。《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万一你出了声儿,招出事来,弄得我两头儿照顾不来,你可没有两条命。”
(4).双方;两方面。如:我两头跑了六七回,总算把这件事情说妥了。如:这件事你办糟啦!两头都不落好。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未曾 wèi zēng
不曾。《墨子·亲士》:“缓贤忘事,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老残游记》第一回:“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先生愕然了,从来未曾受过这样的温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