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位未许庸夫干。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
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
火齐磊落堆金盘。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国家功高德且厚,
天位未许庸夫干。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四门肃穆贤俊登,
数君匪亲岂其朋。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江氛岭祲昏若凝,
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左右使令诈难凭,
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
嗟尔既往宜为惩。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
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
火齐磊落堆金盘。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国家功高德且厚,
天位未许庸夫干。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四门肃穆贤俊登,
数君匪亲岂其朋。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江氛岭祲昏若凝,
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左右使令诈难凭,
慎勿浪信常兢兢。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
嗟尔既往宜为惩。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天位 tiān wèi
(1).天子之位,帝位。《易·需》:“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孔颖达 疏:“以九五居乎天子之位。”《诗·大雅·大明》:“天位 殷 适,使不挟四方。” 朱熹 集传:“天位,天子之位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歷载三六,偷安天位。” 李善 注:“天位,帝位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德宗 剋平寇难,旋復天位。” 清 方苞 《汉文帝论》:“自 魏 晋 至五季,虽乱臣盗贼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
(2).谓天帝之位。《礼记·礼运》:“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 孔颖达 疏:“天高在上,故云定天位也。”
(3).天赐之职位,官位。《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者也。” 宋 王安石 《周公》:“ 周公 之所礼者,大贤与,则 周公 岂唯执贄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 ——《漢語大詞典》
(2).谓天帝之位。《礼记·礼运》:“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 孔颖达 疏:“天高在上,故云定天位也。”
(3).天赐之职位,官位。《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者也。” 宋 王安石 《周公》:“ 周公 之所礼者,大贤与,则 周公 岂唯执贄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庸夫 yōng fū
(1).平庸的人。《战国策·秦策三》:“ 夏育 、太史 启 ,叱呼三军,然而身死於庸夫。”《云笈七籤》卷九:“此道高妙,非庸夫狭学所可言论。” 明 张煌言 《复郎廷佐书》:“夫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或为变色,而忠贞之士则不然。” 许地山 《女国士》:“凡是有大志而不求达到的,便是庸夫。”
(2).佣夫,受雇用的人。《战国策·齐策六》:“ 齐閔王 之遇杀,其子 法章 变姓名,为 莒 太史家庸夫。”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故 公孙弘 布被, 倪宽 练袍,衣若僕妾,食若庸夫。” 王利器 校注引 王先谦 曰:“《北堂书钞·衣冠部》引‘庸夫’作‘佣夫’。” 马非百 注释:“庸夫,即佣夫,受雇用的人。” ——《漢語大詞典》
(2).佣夫,受雇用的人。《战国策·齐策六》:“ 齐閔王 之遇杀,其子 法章 变姓名,为 莒 太史家庸夫。”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故 公孙弘 布被, 倪宽 练袍,衣若僕妾,食若庸夫。” 王利器 校注引 王先谦 曰:“《北堂书钞·衣冠部》引‘庸夫’作‘佣夫’。” 马非百 注释:“庸夫,即佣夫,受雇用的人。” ——《漢語大詞典》
干 ( 乾 幹 ) gān/gàn《國語辭典》
干 [ gān ]
名- 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 參見「天干 」條。
- 水畔、岸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
-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筍干」、「豆腐干」。通「乾」。
- 成群有關係的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
- 姓。如晉代有干寶。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冒犯、觸犯。如:「干犯」。《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 求取、營求。《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
- 強行參預。如:「干涉」、「干政」。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 相關、有關聯。如:「相干」。《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