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飘凤泊拿虎螭。

韩愈唐代〕《岣嵝山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
鸾飘凤泊拿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
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鸾飘凤泊虎螭

鸾飘凤泊(鸞飄鳳泊)luán piāo fèng bó
(1).比喻书法笔势之妙。 唐 韩愈 《岣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飘凤泊拏虎螭。” 宋 杨万里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诗:“独遗无邪四个字,鸞飘凤泊蟠银钩。”
(2).比喻飘泊无定所或夫妻、情侣离散天各一方。 清 王士禛 《游摄山记》:“鸞飘凤泊,想见 岣嶁 石廪之奇。”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茝香校书》:“鸞飘凤泊寻常事,一堕迷楼最可怜。” 清 龚自珍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词:“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鸞飘凤泊,情怀何似?”  ——《漢語大詞典》
拿 ná《國語辭典》

拿 [ ná ]

  1. 用手取物或持物。《老残游记·第四回》:「一手提著灯笼,一手拿著个双红名帖。」
  2. 捕捉。如:「缉拿」、「捉拿人犯」。《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你这孩子,才叫狗拿耗子呢!」
  3. 用。《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
  4. 要挟、为难。《红楼梦·第九一回》:「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
  5. 掌握、主持。如:「拿权」、「拿主意」。
  6. 装模作样。如:「拿翘」、「拿架子」。《镜花缘·第二回》:「一味花言巧语,这样拿腔作势未免太过分了。」
  1. 把。《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幸而声名不大,外国人不拿他放在心上。」
虎螭 hǔ chī
虎与龙。比喻勇猛威武。《文选·班固〈典引〉》:“虎螭其师,革灭天邑。” 吕延济 注:“螭,龙也。言其兵猛如虎,威如龙也。” 清 梅曾亮 《朝议大夫台湾知府盖君墓志铭》:“昼趣尔耕,朝扬其麾,饱德飫义,奋如虎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