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韩愈唐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同时辈流上道天路幽险追攀

同时(同時)tóng shí
(1).同时代;同一时候。《庄子·盗跖》:“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 唐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乾坤几反覆, 扬 马 宜同时。”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两人同时对望了一下,都了解那意义。”
(2).犹当时,那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秘书新省成, 徽庙 临幸, 孙叔诣 参政作贺表……同时无能及者。”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繁彦举 ﹞竟流落以死,同时有 郑云表 者,慕 彦举 之为人,作诗挽之。”
(3).并且。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秦牧 《艺海拾贝·知识之网》:“ 意大利 的 达·芬奇 ,不但是画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  ——《漢語大詞典》
辈流(輩流)bèi liú
流辈,同辈。《北史·李穆传》:“ 惇 於辈流中特被引接,每有遐方服翫珍奇,无不班赐。”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臣性姿固塞,人品眇微。独於辈流,素嗜文学。” 清 赵翼 《题竹初自述文》诗:“然后魁奇絶辈流,俶诡駴儕偶。”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上道 shàng dào
(1).君上之道。《易·节》:“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高亨 注:“六四为阴爻,为柔;九五为阳爻,为刚。六四居九五之下,是为柔从刚。象臣民遵从君上之道。”
(2).玄妙之道。 马王堆 汉 墓帛书《道原》:“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测)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四:“遂开上道,允得妙门。”《云笈七籤》卷九:“此三洞经符,上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岂中仙之所闻哉。”
(3).指太阳近北极的轨道。《隋书·礼仪志一》:“自 开皇 以来,日近北极,行於上道,晷度延长。” 明 叶子奇 《草木子·钩玄》:“或者谓有道之国,日行上道而长。”
(4).通衢,大路。 唐 严维 《酬谢侍御喜王宇及第见贺不遇之作》诗:“柳映三桥发,花连上道明。”
出发上路,启程。 晋 李密 《陈情事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 明 苏伯衡 《瞻云轩记》:“ 武毅公 尝上休致之请矣,及 云南 之命下,即日上道,初不以老为辞,其为忠也,何以加诸。” 郭小川 《雪兆丰年》诗:“万里前程,就从此上道。”  ——《漢語大詞典》
天路 tiān lù
(1).天上的路。 汉 张衡 《西京赋》:“美往昔之 松 乔 ,要 羡门 乎天路。”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还逢 赤松子 ,天路坐相邀。” 清 谭嗣同 《崆峒》诗:“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2).指高远的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险逕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唐 王维 《双黄鹄歌送别》:“天路来兮双黄鵠,云上飞兮水上宿。” 清 陈恭尹 《南岳道中从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诗:“抠衣陟天路,百里上积雪。”
(3).上天的法则。犹天道。《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人道既然,仰视天道,又同法也。”
(4).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规律。《宋书·律历志中》:“是以臣前以制典餘日,推考天路,稽之前典,验之食朔,详而精之,更建密歷。”
(5).指京都。 前蜀 韦庄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未归天路紫云深,暂驻 东阳 岁月侵。”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学则知经,文则能赋。矧曰方闻,扬声天路。”
(6).喻及第、出仕等。 唐 王建 《山中寄及第故人》诗:“如何弃我去,天路忽腾驤。” 宋 曾巩 《送关彦远赴河北》诗:“诗作士林夸刻烛,赋成天路喜同时。”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沈眉生》诗之二:“顾盼二三子,比翼翔天路。”  ——《漢語大詞典》
幽险(幽險)yōu xiǎn
(1).阴险。《荀子·天论》:“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杨倞 注:“幽险谓隐匿其情而凶虐难测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范雎 蔡泽 皆辩士, 太史公 以之连传。然 雎 倾危, 泽 明坦, 雎 幽险诡祕,危人骨肉。”
(2).幽远险阻。 清 严如熤 《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跨越两省,宽数十里,袤长三四百里,极为幽险。”
(3).指险阻僻远之处。 晋 张华 《鹪鹩赋》:“鵾鷄窜於幽险,孔翠生乎遐裔。”  ——《漢語大詞典》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1. 古同“傩”。
追攀 zhuī pān
(1).追随牵挽。形容惜别。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昔在 洛阳 时,亲友相追攀。” 明 何景明 《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閭阎犹涕泪,道路復追攀。”
(2).追随牵挽。表示哀悼。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追攀万国来,警衞百神陪。” 唐 孟郊 《吊卢殷》诗:“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
(3).追随攀登。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綺紈;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闕鬱盘桓。”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陈毅 《过旭角》诗:“ 旭角 山高拔海五千三,汽车行驶难追攀。”
(4).指赶上,超过。 金 王若虚 《文辨三》:“ 楚 词自是文章一絶,后人固难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5).追随,跟随。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困追攀,已觉侍史疲犇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
(6).催逼攀折。 宋 王安石 《四月果》诗:“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