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州家 zhōu jiā
指刺史。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比自乞归,未见听许,州家幸能为,相得去,实上愿也。”《三国志·吴志·吴主权徐夫人传》:“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祇得移 荆蛮 。”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州家飞符来比櫛,海中收盐今復密。” ——《漢語大詞典》
申 shēn《國語辭典》
申 [ shēn ]
動- 陳述、說明。如:「申訴」。《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
- 舒展。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通「伸」。
- 地支的第九位。
- 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 國名。故址約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 姓。如戰國時韓有申不害。
- 再、重複。《文選·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十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名-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 声誉。如:「盛名」、「令名」。
-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 量词:➊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使家 shǐ jiā
指观察使。 ——《漢語大詞典》
抑 yì《國語辭典》
抑 [ yì ]
动- 按压、按住。《吕氏春秋·离俗览·适威》:「若玺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圜则圜。」《淮南子·精神》:「病疵瘕者,捧心抑腹。」
- 压制、扣住。如:「扶弱抑强」、「压抑」。《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
- 遏止、制止。《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 俯下、低下。《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 深沉、低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 或是、还是。表示选择。《论语·学而》:「求之与?抑与之与?」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取乎?抑其无取乎?」
- 而且。《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但是、然而。表示转折。《论语·述而》:「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 则、就。《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国语·鲁语下》:「若盟而弃鲁侯,信抑阙矣。」
- 用于句首,无义。《左传·昭公十三年》:「抑齐人不盟,若之何?」
-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十二章。根据〈诗序〉:「〈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或亦指卫武公自责自励之诗。首章二句为:「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抑抑,谨慎谦卑貌。隅,廉隅,即棱角也。物方则有棱角,圆则方。盛德之士,其行方而不圆,故于德曰隅。二句言慎密之威仪,为修养品德的要件。
坎轲(坎軻)kǎn kē
坎坷。《三国志·魏志·刘劭传》“郎中令 河东 杜挚 等亦著文赋,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文章叙录》:“ 挚 与 毌丘俭 乡里相亲,故为诗与 俭 ……其诗曰:‘騏驥马不试,婆娑槽櫪间;壮士志未伸,坎軻多辛酸。’” 唐 韩愈 《复志赋》:“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軻而艰难。”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内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怜这些风尘沦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识坎轲不遇的才子,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了佳偶。” ——《漢語大詞典》
只得 zhǐ de
(1).犹仅有,只有。 唐 李商隐 《武夷山》诗:“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几时回。”《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他当日来的时候,只得头上几茎黄毛,身上还是光光的。” 茅盾 《动摇》一:“那时,他只得三十四岁,正做着县里育婴堂董事的父亲还没死, 金凤 姐尚未买来,儿子只有三岁。”
(2).只好;只能;不得不。《宣和遗事》前集:“ 宋江 统率三十六将,往朝 东岳 ,赛取金炉心愿。朝廷不奈何,只得出榜招諭 宋江 等。” 明 李贽 《复晋川翁书》:“倘其父终不肯变,亦只得随顺其间,相几而动。”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经常用草药蒸鸡肝当饭。” ——《漢語大詞典》
(2).只好;只能;不得不。《宣和遗事》前集:“ 宋江 统率三十六将,往朝 东岳 ,赛取金炉心愿。朝廷不奈何,只得出榜招諭 宋江 等。” 明 李贽 《复晋川翁书》:“倘其父终不肯变,亦只得随顺其间,相几而动。”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经常用草药蒸鸡肝当饭。” ——《漢語大詞典》
移 yí《國語辭典》
移 [ yí ]
动- 移转、搬迁。如:「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鼌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 转变、改变。如:「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迆摇动也。」
-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
- 姓。如汉代有移良。
荆蛮(荆蠻)jīng mán
古代中原人对 楚 越 或南人的称呼。《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穀震荡播越,窜在 荆 蛮 ,未有攸厎。”《史记·吴太伯世家》:“ 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 ,於是 太伯 、 仲雍 二人犇 荆 蛮 ,文身断髮,示不可用。” 唐 白居易 《晋谥恭世子议》:“ 周 之衰也, 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荆 蛮 ,光启土宇,赫赫 楚国 ,由之而兴。”《西湖佳话·西湖隐迹》:“ 荆 蛮 之隐,是让国也。”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以 荆 蛮 之餘气,鬱百年之奇气,奋能独立,强足一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