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董生孝且慈,

韩愈唐代〕《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
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
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
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
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
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
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
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
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
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嗟哉董生,谁将与俦?
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
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嗟哉生孝

嗟哉 jiē zāi
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漢語大詞典》
董 dǒng《國語辭典》

董 [ dǒng ]

  1. 董事或董事長的簡稱。如:「校董」、「常董」、「李董」。
  2. 參見「古董 」條。
  3. 姓。如漢代有董仲舒。
  1. 監督。如:「董理」。《書經·大禹謨》:「戒之用休,董之用威。」《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肅肅荊王,董我三軍。」
  2. 匡正。《後漢書·卷六七·岑晊傳》:「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唐·魏徵〈論時政疏〉:「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生孝 shēng xiào
谓孝子丁忧哀不灭性。《晋书·王戎传》:“帝谓 刘毅 曰:‘ 和嶠 毁顿过礼,便人忧之。’ 毅 曰:‘ 嶠 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仲雄 曰:‘ 和嶠 虽备礼,神气不损; 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 和嶠 生孝, 王戎 死孝。’”  ——《漢語大詞典》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慈 cí《國語辭典》

慈 [ cí ]

  1. 愛憐。《史記·卷四·周本紀》:「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
  1. 父母對子女的愛稱為「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2. 深篤的愛。《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夫禮樂慈愛,戰所畜也。」唐·孔穎達·正義:「慈謂愛之深也。」《禮記·曲禮上》:「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
  3. 稱謂。用以尊稱母親。如:「令慈」、「家慈」。
  4. 吸鐵。如:「慈石」。通「磁」。
  5. 姓。如漢代有慈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