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辞惭自寡,渴病老难痊。

卢纶唐代〕《秋幕中夜独坐迟明因陪…谒上公因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风凄露泫然,明月在山巅。独倚古庭树,仰看深夜天。
叶翻萤不定,虫思草无边。南舍机杼发,东方云景鲜。
簪裘肃已整,车骑俨将前。百雉拱双戟,万夫尊一贤。
琳琅多谋蕴,律吕更相宣。晓桂香浥露,新鸿晴满川。
熙熙造化功,穆穆唐尧年。顾己草同贱,誓心金匪坚。
蹇辞惭自寡,渴病老难痊。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蹇辞渴病难痊

蹇辞(蹇辭)jiǎn cí
忠直之言。蹇,通“ 謇 ”。 唐 卢纶 《秋幕中夜独坐兼呈同院诸公》诗:“蹇辞惭自寡,渴病老难痊。”  ——《漢語大詞典》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寡 guǎ《國語辭典》

寡 [ guǎ ]

  1. 少。如:「沉默寡言」、「寡不敌众」。《说文解字·宀部》:「寡,少也。」《易经·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1. 丈夫已死的妇女。《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礼记·礼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 古代王侯的自称。《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汉·赵岐·注:「王侯自称孤寡。」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俺哥哥称孤道寡世无双。」
渴病 kě bìng
即消渴病。 唐 罗隐 《听琴》诗:“不知一盏 临邛 酒,救得 相如 渴病无?”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难痊(难痊)
许有孚诗幽人到此自怡悦膏肓泉石尤难痊  ——《韵府拾遗 先韵》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