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舍机杼发,东方云景鲜。
卢纶〔唐代〕《秋幕中夜独坐迟明因陪…谒上公因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风凄露泫然,明月在山巅。独倚古庭树,仰看深夜天。
叶翻萤不定,虫思草无边。南舍机杼发,东方云景鲜。
簪裘肃已整,车骑俨将前。百雉拱双戟,万夫尊一贤。
琳琅多谋蕴,律吕更相宣。晓桂香浥露,新鸿晴满川。
熙熙造化功,穆穆唐尧年。顾己草同贱,誓心金匪坚。
蹇辞惭自寡,渴病老难痊。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
叶翻萤不定,虫思草无边。南舍机杼发,东方云景鲜。
簪裘肃已整,车骑俨将前。百雉拱双戟,万夫尊一贤。
琳琅多谋蕴,律吕更相宣。晓桂香浥露,新鸿晴满川。
熙熙造化功,穆穆唐尧年。顾己草同贱,誓心金匪坚。
蹇辞惭自寡,渴病老难痊。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南舍(南舍)
唐 卢纶 秋幕中夜独坐迟明因陪陈翃郎中晨谒上公因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南舍机杼发,东方云景鲜。 ——《骈字类编》
机杼(機杼)jī zhù
(1).指织机。杼,织梭。《淮南子·氾论训》:“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二:“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明 沈鲸 《双珠记·北斗化僧》:“尽道秋惊凤律,夜静龙梭,且得停机杼。”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织成十景图》:“ 杭 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2).指织机的声音。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法·赵章泉题品三联》:“隔林彷彿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3).指纺织。《南齐书·王敬则传》:“机杼勤苦,匹裁三百。”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因兄姊得成夫妇》:“ 广州 姚三郎 ,家以机杼为业。” 清 方苞 《伯姊》:“夫之弟子兮弟之女,嗣为婚婣兮力机杼。”
(4).犹机棙。机关。《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初, 宋武 平 关中 ,得 姚兴 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於内转之。”
(5).引申为事情的关键。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6).比喻诗文创作中的新巧构思和布局。《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文章固当以古为师,学成矣,则当别立机杼,自成一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高仁 两朝,其花尤盛,实能发洩 陶 谢 …… 韩 白 诸家之英华,而自出机杼者。”
(7).犹胸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覈。机杼既薄,无以测量。” 卢文弨 补注:“机杼,言其胸中之经纬也。”《清史稿·兵志七》:“汽鑪、机器、船壳三者,咸研究图説,自出机杼。”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盖自中世以来,学者倚傍前人,莫能出自机杼。” ——《漢語大詞典》
(2).指织机的声音。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法·赵章泉题品三联》:“隔林彷彿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3).指纺织。《南齐书·王敬则传》:“机杼勤苦,匹裁三百。”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因兄姊得成夫妇》:“ 广州 姚三郎 ,家以机杼为业。” 清 方苞 《伯姊》:“夫之弟子兮弟之女,嗣为婚婣兮力机杼。”
(4).犹机棙。机关。《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初, 宋武 平 关中 ,得 姚兴 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於内转之。”
(5).引申为事情的关键。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6).比喻诗文创作中的新巧构思和布局。《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文章固当以古为师,学成矣,则当别立机杼,自成一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高仁 两朝,其花尤盛,实能发洩 陶 谢 …… 韩 白 诸家之英华,而自出机杼者。”
(7).犹胸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覈。机杼既薄,无以测量。” 卢文弨 补注:“机杼,言其胸中之经纬也。”《清史稿·兵志七》:“汽鑪、机器、船壳三者,咸研究图説,自出机杼。”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盖自中世以来,学者倚傍前人,莫能出自机杼。”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东方(東方)dōng fāng
(1).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於东方。”《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十三妹 等﹞走了一程,到岔道口,那天纔东方闪亮。”
(2).古代指 陕 以东地区或封国。《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左传·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 将伐 齐 ……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东方,则可以逞。’ 献子 许诺。”
(3).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汉书·武帝纪》:“﹝ 太初 元年,秋八月﹞蝗从东方飞至 敦煌 。”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九年,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三献书,不报。”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4).称 亚洲 及 非洲 北部等地区。与称 欧 美 “西方”相对。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一夜》:“他又能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保留着。”
(5). 汉 东方朔 的省称。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诗:“ 王乔 飞鳬舄, 东方 金马门 。”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一首》诗:“罪言 杜牧 佯狂废,遗行 东方 世俗非。”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七:“漫学 东方 耽戏謔,好呼 南八 是男儿。”
(6).复姓。 汉 有 东方朔 。见《汉书》本传。 ——《漢語大詞典》
(2).古代指 陕 以东地区或封国。《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左传·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 将伐 齐 ……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东方,则可以逞。’ 献子 许诺。”
(3).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汉书·武帝纪》:“﹝ 太初 元年,秋八月﹞蝗从东方飞至 敦煌 。”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九年,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三献书,不报。”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4).称 亚洲 及 非洲 北部等地区。与称 欧 美 “西方”相对。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一夜》:“他又能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保留着。”
(5). 汉 东方朔 的省称。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诗:“ 王乔 飞鳬舄, 东方 金马门 。”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一首》诗:“罪言 杜牧 佯狂废,遗行 东方 世俗非。”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七:“漫学 东方 耽戏謔,好呼 南八 是男儿。”
(6).复姓。 汉 有 东方朔 。见《汉书》本传。 ——《漢語大詞典》
云景(雲景)yún jǐng
(1).云和日。《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颜师古 注:“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芬然众多,仰视高远,如云日之杳冥也。”《云笈七籤》卷九八:“腾跃云景辕,浮观霞上空。”云景辕,指云车和日车。
(2).云的景色。 金 元好问 《跋紫微刘尊师所画山水秋江待渡》诗:“笔头云景性中天,谁似仙舟有静缘。”
云的影翳。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三:“时惟清夏始,云景曖含芳。月阴洞野色,日华丽池光。” ——《漢語大詞典》
(2).云的景色。 金 元好问 《跋紫微刘尊师所画山水秋江待渡》诗:“笔头云景性中天,谁似仙舟有静缘。”
云的影翳。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三:“时惟清夏始,云景曖含芳。月阴洞野色,日华丽池光。” ——《漢語大詞典》
鲜 ( 鮮 ) xiān/xiǎn
鲜 [ xiān ]
-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果。~花。~嫩。新~。
- 滋味美好:~美。~甜。这汤真~。
- 有光彩的:~明。~亮。~艳。
- 味美的食物:尝~。时~。
-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鱼~。
- 〔~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 姓。
- ◎ 少:~为人知。寡廉~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