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驰公事退,闻子适及城。
韩愈〔唐代〕《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我名属相府,欲往不得行。思之不可见,百端在中肠。
维时月魄死,冬日朝在房。驱驰公事退,闻子适及城。
命车载之至,引坐于中堂。开怀听其说,往往副所望。
孔丘殁已远,仁义路久荒。纷纷百家起,诡怪相披猖。
长老守所闻,后生习为常。少知诚难得,纯粹古已亡。
譬彼植园木,有根易为长。留之不遣去,馆置城西旁。
岁时未云几,浩浩观湖江。众夫指之笑,谓我知不明。
儿童畏雷电,鱼鳖惊夜光。州家举进士,选试缪所当。
驰辞对我策,章句何炜煌。相公朝服立,工席歌鹿鸣。
礼终乐亦阕,相拜送于庭。之子去须臾,赫赫流盛名。
窃喜复窃叹,谅知有所成。人事安可恒,奄忽令我伤。
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哀情逢吉语,惝恍难为双。
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彷徨。
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
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
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俄有东来说,我家免罹殃。
乘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
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日西入军门,羸马颠且僵。
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觞。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
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
黄昏次汜水,欲过无舟航。号呼久乃至,夜济十里黄。
中流上滩潬,沙水不可详。惊波暗合沓,星宿争翻芒。
辕马蹢躅鸣,左右泣仆童。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
东南出陈许,陂泽平茫茫。道边草木花,红紫相低昂。
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行行二月暮,乃及徐南疆。
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殇。
仆射南阳公,宅我睢水阳。箧中有馀衣,盎中有馀粮。
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
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对食每不饱,共言无倦听。
连延三十日,晨坐达五更。我友二三子,宦游在西京。
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子又舍我去,我怀焉所穷。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高爵尚可求,无为守一乡。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我名属相府,欲往不得行。思之不可见,百端在中肠。
维时月魄死,冬日朝在房。驱驰公事退,闻子适及城。
命车载之至,引坐于中堂。开怀听其说,往往副所望。
孔丘殁已远,仁义路久荒。纷纷百家起,诡怪相披猖。
长老守所闻,后生习为常。少知诚难得,纯粹古已亡。
譬彼植园木,有根易为长。留之不遣去,馆置城西旁。
岁时未云几,浩浩观湖江。众夫指之笑,谓我知不明。
儿童畏雷电,鱼鳖惊夜光。州家举进士,选试缪所当。
驰辞对我策,章句何炜煌。相公朝服立,工席歌鹿鸣。
礼终乐亦阕,相拜送于庭。之子去须臾,赫赫流盛名。
窃喜复窃叹,谅知有所成。人事安可恒,奄忽令我伤。
闻子高第日,正从相公丧。哀情逢吉语,惝恍难为双。
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夜闻汴州乱,绕壁行彷徨。
我时留妻子,仓卒不及将。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
骄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我所,耳若闻啼声。
中途安得返,一日不可更。俄有东来说,我家免罹殃。
乘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从丧朝至洛,还走不及停。
假道经盟津,出入行涧冈。日西入军门,羸马颠且僵。
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觞。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
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平明脱身去,决若惊凫翔。
黄昏次汜水,欲过无舟航。号呼久乃至,夜济十里黄。
中流上滩潬,沙水不可详。惊波暗合沓,星宿争翻芒。
辕马蹢躅鸣,左右泣仆童。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
东南出陈许,陂泽平茫茫。道边草木花,红紫相低昂。
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行行二月暮,乃及徐南疆。
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殇。
仆射南阳公,宅我睢水阳。箧中有馀衣,盎中有馀粮。
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
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对食每不饱,共言无倦听。
连延三十日,晨坐达五更。我友二三子,宦游在西京。
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子又舍我去,我怀焉所穷。
男儿不再壮,百岁如风狂。高爵尚可求,无为守一乡。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驱驰(驅馳)qū chí
(1).策马快跑。《诗·陈风·株林序》:“株林,刺 灵公 也,淫乎 夏姬 ,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前蜀 韦庄 《代书寄马》诗:“驱驰曾在五侯家,见説初生自渥洼。” 明 刘基 《君马黄》诗:“君马黄,我马驪,二马八足争驱驰。”亦指奔驰。 郭沫若 《前茅·上海的清晨》:“坐汽车的富儿们在中道驱驰,伸手求食的乞儿们在路旁徙倚。”
(2).喻奔走效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唐 元稹 《进马状》:“自慙駑钝之姿,莫展驱驰之効。”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偶尔閒步,试看世情,奔走侯门,驱驰尘境。”
(3).指辛苦;勤劳。 元 孙仲章 《斟头巾》第二折:“ 张鼎 ,我听得你替俺官府每办事的当,又各处攒造文书,一年光景,好生驱驰!与你一个月假限,休来衙门里画卯。” 元 李邦祐 《转调淘金令·思情》曲:“咱因他弃了家私,受了驱驰,更离了故乡。” ——《漢語大詞典》
(2).喻奔走效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唐 元稹 《进马状》:“自慙駑钝之姿,莫展驱驰之効。”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偶尔閒步,试看世情,奔走侯门,驱驰尘境。”
(3).指辛苦;勤劳。 元 孙仲章 《斟头巾》第二折:“ 张鼎 ,我听得你替俺官府每办事的当,又各处攒造文书,一年光景,好生驱驰!与你一个月假限,休来衙门里画卯。” 元 李邦祐 《转调淘金令·思情》曲:“咱因他弃了家私,受了驱驰,更离了故乡。” ——《漢語大詞典》
公事 gōng shì
(1).朝廷之事;公家之事。《诗·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朱熹 集传:“公事,朝廷之事也。”《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宋 赵升 《朝野类要·轮对》:“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若臺諫,则谓之有本职公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八九章:“唉,咱们都是老干部家属了,都知道一个人在外边办公事,全家人怎么惦记着哪!”
(2).指公文,文件。 郭希仁 《从戎纪略》:“文牘函件,每日无虑五六十起,皆 幼宾 亲治,从无积压公事,治讫每至夜分。”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识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
(3).指案件;事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朱三老 道:‘我不管闲帐。只是你家里有杀人公事,你须回去对理。’”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谁着这芭蕉叶纸扇翻合着酒,谁道这梨花样磁钵倒暗着灯。这公事要辩个分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地方见是杀人公事,道:‘不必相争,两下都走不脱。到了天明,一同见官去。’”
(4).即公事人。指罪犯。《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圣帝降輦升殿,众神起居毕,传圣旨,押过公事来。只见一个汉,项戴长枷,臂连双杻,推将来。”《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一时乱将起来。”
(5).指宿娼狎妓、玩弄女人的勾当。 元 张可久 《红绣鞋·岁暮》曲之二:“竞酒争花公事,吟风弄月神思。” 茅盾 《子夜》八:“他( 赵伯韬 )在某某饭店包月的房间,就专门办的这桩公事。”
(6).指公物。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占吝公事,视同己物,狼心不厌矣。虽与数州,窘固在也。” ——《漢語大詞典》
(2).指公文,文件。 郭希仁 《从戎纪略》:“文牘函件,每日无虑五六十起,皆 幼宾 亲治,从无积压公事,治讫每至夜分。”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识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
(3).指案件;事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朱三老 道:‘我不管闲帐。只是你家里有杀人公事,你须回去对理。’”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谁着这芭蕉叶纸扇翻合着酒,谁道这梨花样磁钵倒暗着灯。这公事要辩个分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地方见是杀人公事,道:‘不必相争,两下都走不脱。到了天明,一同见官去。’”
(4).即公事人。指罪犯。《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圣帝降輦升殿,众神起居毕,传圣旨,押过公事来。只见一个汉,项戴长枷,臂连双杻,推将来。”《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一时乱将起来。”
(5).指宿娼狎妓、玩弄女人的勾当。 元 张可久 《红绣鞋·岁暮》曲之二:“竞酒争花公事,吟风弄月神思。” 茅盾 《子夜》八:“他( 赵伯韬 )在某某饭店包月的房间,就专门办的这桩公事。”
(6).指公物。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占吝公事,视同己物,狼心不厌矣。虽与数州,窘固在也。” ——《漢語大詞典》
退 tuì《國語辭典》
退 [ tuì ]
动- 向后倒行、移动。与「进」相对。如:「后退」、「撤退」、「进退两难」、「以退为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畏缩。如:「退缩不前」。《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 谦让。如:「谦退」、「退让」。《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传》:「宣帝执政,常自退损。」
- 离去、离开。如:「退席」、「迟到早退」、「功成身退」。
- 辞去职务。如:「退休」。《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于野。」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辄退之。」
- 取消、解除。如:「退约」、「退租」、「退婚」。《红楼梦·第一六回》:「闻得父母退了前夫,它便一根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 脱去、除去。如:「退毛」。《西游记·第二三回》:「把他且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著,使阴天下酒。」
- 减损、消失、衰减。如:「退烧」、「退色」、「衰退」。《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 归还。如:「退货」、「退票」、「包退包换」、「货既出门,概不退换。」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适 ( 適 ) shì/kuò《國語辭典》
适 [ guā ]
形- 迅速。《說文解字·辵部》:「适,疾也。」
适 [ kuò ]
- (一)之又音。
及 jí《國語辭典》
及 [ jí ]
動- 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 趕得上。如:「及時」、「及早」、「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 比得上。《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也。」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牽涉、發生關係。如:「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 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如:「兄終弟及」。《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名-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 都市。如:「京城」、「城市」。
-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