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清秋 qīng qiū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暇日 xiá rì
空闲的日子。《孟子·梁惠王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唐 杜甫 《北征》诗:“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清华园图记》:“余家距 清华园 不半里,暇日尝访其遗构。”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倘再与叭儿较,则心力更多白费,故《围剿十年》或当于暇日作之。” ——《漢語大詞典》
况乃(況乃,況迺)kuàng nǎi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漢語大詞典》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夫君 fū jūn
(1).《文选〈九歌·云中君〉》:“思夫君兮太息。” 刘良 注:“夫君谓灵神,以喻君也。”后遂以“夫君”指君王。《文选·潘岳〈西征赋〉》:“襃夫君之善行,废园邑以崇俭。” 李善 注:“夫君, 元帝 也。”
(2).称友人。 南朝 齐 谢朓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夫君良自勉,岁暮忽淹留。” 唐 孟浩然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衡门犹未掩,佇立望夫君。” 明 高启 《送礼部傅侍郎赴浙西按察》诗:“圣主想贤哲,夫君歘来东。”
(3).妻子称丈夫。 唐 高骈 《闺怨》诗:“人世悲欢不可知,夫君初破 黑山 归。” 唐 赵鸾鸾 《云鬟》诗:“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 清 孙枝蔚 《七夕杂咏》:“我是十年孀妇,当时未识夫君。” ——《漢語大詞典》
(2).称友人。 南朝 齐 谢朓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夫君良自勉,岁暮忽淹留。” 唐 孟浩然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衡门犹未掩,佇立望夫君。” 明 高启 《送礼部傅侍郎赴浙西按察》诗:“圣主想贤哲,夫君歘来东。”
(3).妻子称丈夫。 唐 高骈 《闺怨》诗:“人世悲欢不可知,夫君初破 黑山 归。” 唐 赵鸾鸾 《云鬟》诗:“侧边斜插黄金凤,妆罢夫君带笑看。” 清 孙枝蔚 《七夕杂咏》:“我是十年孀妇,当时未识夫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