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名-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副- (一)1.2.之又音。
悟 wù《國語辭典》
悟 [ wù ]
动- 明白、觉醒。如:「觉悟」、「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 启发他人使其觉悟。汉·崔骃〈达旨〉:「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杨万里传》:「臣闻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
- 姓。如汉代有悟明极。
达人(達人)dá rén
(1).通达事理的人。《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孔颖达 疏:“谓知能通达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顺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达人也。” 明 徐渭 《自浦城进延平》诗:“循理称达人,险难亦何慼。”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造物忌阴谋,达人务远职。”
(2).豁达豪放的人。《列子·杨朱》:“ 卫 端木叔 者, 子贡 之世也。藉其先貲,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 段干生 闻之曰:‘ 端木叔 达人也,德过其祖矣。’” 汉 贾谊 《鵩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金 孟宗献 《张仲山枝巢》诗:“达人孤高与世踈,百年直寄犹须臾。”
(3).显贵的人。 唐 杨炯 《〈王勃集〉序》:“ 晋 室南迁,家声布於 淮 海; 宋 臣北徙,门德胜於 河 汾 。宏材继出,达人间峙。”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 千里 凡駑,其先世亦无达人,而能自缘饰,以诗赋显,致位卿相,呜呼,亦异矣!”
(4).指 鞑靼 。达,通“ 韃 ”。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 正统 初,吏部主事 李贤 言:‘窃见京师 达 人不下万餘,较之畿民,三分之一。’” ——《漢語大詞典》
(2).豁达豪放的人。《列子·杨朱》:“ 卫 端木叔 者, 子贡 之世也。藉其先貲,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 段干生 闻之曰:‘ 端木叔 达人也,德过其祖矣。’” 汉 贾谊 《鵩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金 孟宗献 《张仲山枝巢》诗:“达人孤高与世踈,百年直寄犹须臾。”
(3).显贵的人。 唐 杨炯 《〈王勃集〉序》:“ 晋 室南迁,家声布於 淮 海; 宋 臣北徙,门德胜於 河 汾 。宏材继出,达人间峙。”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 千里 凡駑,其先世亦无达人,而能自缘饰,以诗赋显,致位卿相,呜呼,亦异矣!”
(4).指 鞑靼 。达,通“ 韃 ”。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 正统 初,吏部主事 李贤 言:‘窃见京师 达 人不下万餘,较之畿民,三分之一。’” ——《漢語大詞典》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名-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 姓。如元代有志能。
-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患 huàn《國語辭典》
患 [ huàn ]
动- 忧虑、担心。如:「患得患失」。《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之五:「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 得、遭逢。如:「患病」、「患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主人 问病,曰:『患疟也。』」
- 祸害、灾难。如:「水患」、「外患」、「祸患」。《易经·既济卦·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名-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 声誉。如:「盛名」、「令名」。
-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 量词:➊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贫 ( 貧 ) pín
贫 [ pín ]
-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穷。~寒。~民。清~。
- 缺乏,不足:~乏。~血。~瘠。
- 絮烦可厌:~相(xiàng )。~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
- 僧道谦称:~道。~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