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

令狐楚唐代〕《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贵重近臣光绮席,
笑怜从事落乌纱。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
咏碎龙山归出号,马奔流电妓奔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萸房红珠茗碗白露

萸房 yú fáng
茱萸花的子房。 唐 李适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萸房颁綵笥,菊蕊荐香醪。” 唐 沈佺期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诗:“ 魏文 颁菊蕊, 汉武 赐萸房。”  ——《漢語大詞典》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1.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2.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4.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5.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1.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2. 姓。如元代有暗伯。
  1.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绽 ( 綻 ) zhàn
绽 [ zhàn ]
  1. 衣缝脱线解开,引申为裂开:~裂。~开。~露。~放。破~(漏洞)。皮开肉~。
  2. 缝补,缝纫:“故衣谁为补,新衣谁当~。”
红珠(紅珠)hóng zhū
比喻红色果实。 唐 王建 《题江寺兼求药子》诗:“红珠落地求谁与,青角垂阶自不收。” 唐 温庭筠 《和道溪君别业诗》:“花房透露红珠落,蛺蝶双飞护粉尘。”  ——《漢語大詞典》
朵 duǒ《國語辭典》

朵 [ duǒ ]

  1. 植物的花或苞。如:「花朵」。唐·白居易〈新春江次〉诗:「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
  2. 量词。计算花或云彩等团状物的单位。如:「一朵花」、「几朵白云」、「浪花一朵朵」。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 参见「朵颐 」条。
茗碗(茗碗)
宋 苏轼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 其二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讲舌乾。
宋 黄庭坚 招子高二十二韵兼简常甫世弼 三生数步隔,屡赴茗碗邀。
宋 晁补之 次韵鲁直谢李右丞送茶 都城米贵斗论璧,长饥茗碗无从识。
宋 唐庚 杂诗二十首 其十六 南方禁太饱,茗碗直须宽。
宋 孙觌 寄题虞阳山周氏隐居五咏 其一 妙光庵 茗碗酌云腴,香篆擢烟缕。
宋 杨万里 清明果饮二首 其一 绝爱杞萌如紫蕨,为烹茗碗洗诗肠。
金 郝俣 题温容村寺壁 茗碗閒中味,纹楸静里声。  ——《骈字类编》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供 gōng/gòng《國語辭典》

供 [ gōng ]

  1. 给予。如:「提供」、「供应」、「供给」。《文选·潘岳·藉田赋》:「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2. 受审者陈述案情。如:「供认」、「供出」。《聊斋志异·卷八·局诈》:「司马怒,执下廷尉。始供其引见者之姓名。」
  1. 受审者所陈说的案情纪录。如:「口供」、「笔供」、「招供」。《红楼梦·第八四回》:「你说你亲眼见的,怎么今日的供不对?」

供 [ gòng ]

  1. 陈设、放置。《说文解字·人部》:「供,设也。」《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
  2. 贡献、奉祀。如:「供佛」。《红楼梦·第五三回》:「咱们哪怕用一万两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有体面。」
  3. 从事、操持。如:「供职」。宋·陆游〈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1. 祭品或供奉别人食用的菜肴。如:「果供」、「蜜供」。《晋书·卷三三·何曾传》:「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西游记·第一六回》:「那院主献了茶,又安排斋供。」
白露 bái lù
(1).秋天的露水。《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二:“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 艾芜 《荣归》:“平野刚从叛乱里解脱出来,但危险和袭击,却还同秋风白露一道儿留着。”
(2).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鴈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白露者,阴气渐重,露浓色白。”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白露前雨》:“如雨在白露前一日,得稻一分。” 峻青 《海啸》:“眼下白露快要到了,麦子再不下种,过了节气,出不来苗,明春就抓瞎了。”
(3).茶的一种。 宋 杨伯岩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茗》:“ 楚 之茶则有 荆州 之仙人掌、 湖南 之白露、 长沙 之铁色。”
(4).犹言陈述吐露。 唐 韩愈 《上留守郑相公启》:“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  ——《漢語大詞典》
芽 yá《國語辭典》

芽 [ yá ]

  1. 植物初生的苗。如:「豆芽」、「麦芽」、「嫩芽」。唐·白居易〈种桃歌〉:「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初破芽〉词:「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2. 形状像芽的东西。如:「肉芽」、「银芽」。
  3. 姓。如春秋时邹有芽亶。
  1. 发芽。宋·欧阳修〈重赠刘原父〉诗:「而今春物已烂漫,念昔草木冰未芽。」
  2. 开始、发生。汉·蔡邕〈释诲〉:「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以芽。」晋·江统〈函谷关赋〉:「遏奸宄于未芽,殿邪伪于萌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