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杨巨源唐代〕《

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以下见《纪事》)。
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三刀益州一箭辽城

三刀 sān dāo
《晋书·王濬传》:“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駟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唐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诗:“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明 何景明 《送江华州》诗:“少年乘五马,何夜梦三刀。” 沈砺 《读书》诗:“但使心波清一勺,何庸梦境绕三刀。”  ——《漢語大詞典》
梦 ( 夢 ) mèng
梦 [ mèng ]
  1.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2. 做梦:~见。
  3. 比喻幻想或愿望:~想。
益州 yì zhōu
现在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例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漢語大詞典》
一箭 yī jiàn
(1).一支箭。 北周 庾信 《燕歌行》:“愿得 鲁连 飞一箭,持寄思归 燕 将书。” 唐 杜甫 《哀江头》诗:“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2).指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谓相距甚近。《品花宝鉴》第三二回:“我家与 乌 家相隔不到一箭远,在一条胡同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行了一箭多路,猛然又想起方才那个客人,就是我在 元和 船上看见他扮官做贼,后来继之説他居然是官的人。”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 北京 市委的办公楼同报社的办公楼不过一箭之遥。”  ——《漢語大詞典》
取 qǔ《國語辭典》

取 [ qǔ ]

  1. 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诗:「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2. 得到。如:「取乐」、「取暖」、「取信于人」。
  3. 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4. 捕捉。《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5. 选择。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
  6. 求、寻求。如:「自取灭亡」。《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7. 迎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通「娶」。
  1. 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1.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辽城(遼城)liáo chéng
辽东城 。即今 辽宁省 辽阳市 。 北周 庾信 《鹤赞》:“南游 湘水 ,东入 辽城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辽城 东有锁甲, 高丽 言 前燕 时自天而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