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贺截云翻栅远,仍闻劚冻下营深。

杨巨源唐代〕《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

天借春光洗绿林,战尘收尽见花阴。好生本是君王德,
忍死何妨壮士心。曾贺截云翻栅远,仍闻劚冻下营深。
井陉昨日双旗入,萧相无言泪湿襟。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贺 ( 賀 ) hè
贺 [ hè ]
  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
  2. 姓。
截 jié《國語辭典》

截 [ jié ]

  1. 割断。如:「截断」、「截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唐·元稹〈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中有酬我诗,句句截我肠。」
  2. 阻拦、阻挡。如:「拦截」。《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传》:「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虏,追尾掩截,其道自穷。」
  1. 量词。计算分成数段的物品的单位。相当于「段」。如:「一截甘蔗」、「断成数截」。
  1. 分明、显然。如:「截然不同」。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翻 fān《國語辭典》

翻 [ fān ]

  1. 反转、覆转。如:「翻身」、「车翻了」。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2. 掀动。如:「翻书」、「翻报纸」。
  3. 越过。如:「翻山越岭」。
  4. 改变。如:「花样翻新」、「翻供」、「翻案」、「翻脸」。
  5. 将某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如:「把这段英文翻成中文。」
  6. 飞翔。如:「众鸟翻飞」。唐·李白〈天台晓望〉诗:「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鼇没。」
  1. 反而。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臣翻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栅 ( 柵 ) zhà/shān/shi/cè
栅 [ zhà ]
     ◎ 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栏。~子。
栅 [ shān ]
  1. 〔~极〕多极电子管靠阴极的一个电极。
  2. 〔光~〕产生光的衍射图像的光学仪器。
栅 [ shi ]
  • 〔大~栏〕方言,中国北京市前门外一条热闹街市名。
  • 其它字义● 栅cè ㄘㄜˋ
    1. 〔上~〕
    2. 〔下~〕地名,均在中国广东省。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1. 距离长,与“”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远 [ yuàn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劚 zhú
    劚 [ zhú ]
       ◎ 古同“”。
    冻 ( 凍 ) dòng
    冻 [ dòng ]
    1.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结。~害。~馁。
    2.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肉~。
    3.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得慌。防~。~伤。~疮。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营 ( 營 ) yíng
    营 [ yíng ]
    1. 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地。~房。~垒。军~。野~。阵~。步步为~(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喻行动谨慎,防备极严)。
    2.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上一级。
    3. 筹划,管理,建设:~业。~作。~田。~造。经~。国~。私~。
    4. 谋求:~求。~生。~救。~养。钻~。
    5. 姓。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