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中有 zhōng yǒu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漢語大詞典》
重臣 zhòng chén
(1).犹权臣。《管子·明法解》:“治乱不以法断,而决於重臣……此寄生之主也。”《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晋书·刘颂传》:“臣又闻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参见“ 重人 ”。
(2).国家倚重的、有崇高声望的大臣。《汉书·张汤传》:“车骑将军 安世 事 孝武皇帝 三十餘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太子太师 魏徵 ,当朝重臣也。”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当时 四川 的总督是 赵尔巽 ,他在 清 朝末年要算是一位有数的重臣。” ——《漢語大詞典》
(2).国家倚重的、有崇高声望的大臣。《汉书·张汤传》:“车骑将军 安世 事 孝武皇帝 三十餘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太子太师 魏徵 ,当朝重臣也。”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当时 四川 的总督是 赵尔巽 ,他在 清 朝末年要算是一位有数的重臣。” ——《漢語大詞典》
承 chéng《國語辭典》
承 [ chéng ]
動- 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 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 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 姓。如漢代有承宮。
霈泽(霈澤)pèi zé
(1).雨水。 唐 杜甫 《大雨》诗:“风雷颯万里,霈泽施蓬蒿。”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 清 孙枝蔚 《插秧》诗:“皇天悯老农,霈泽满前溪。”
(2).喻恩泽。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诗:“共望 汉 朝多霈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邓州谢上表》:“迺宣霈泽,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颂》:“霈泽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对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所犯虽经霈泽,庄田须有所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泽。” ——《漢語大詞典》
(2).喻恩泽。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诗:“共望 汉 朝多霈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邓州谢上表》:“迺宣霈泽,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颂》:“霈泽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对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所犯虽经霈泽,庄田须有所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