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洼龙种散云时,千里繁花乍别离。

卢纶唐代〕《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

渥洼龙种散云时,千里繁花乍别离。中有重臣承霈泽,
外无轻虏犯旌旗。山川自与郊坰合,帐幕时因水草移。
敢谢亲贤得琼玉,仲宣能赋亦能诗。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渥洼龙种千里繁花别离

渥洼(渥窪)wò wā
即 渥洼 。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此五君者,譬诸 渥漥 美駟, 荆 野明摇,词学一日不湮,斯人亦一日不没。”参见“ 渥洼 ”。
(1).水名。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境,传说产神马之处。《史记·乐书》:“又尝得神马 渥洼水 中,復次以为《太一之歌》。” 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 南阳 新野 有 暴利长 ,当 武帝 时遭刑,屯田 燉煌 界。人数於此水旁见羣野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 利长 ﹞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马,献之。” 唐 卢纶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诗:“ 渥洼 龙种散云时,千里繁花乍别离。”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盖 伯乐 过 渥洼 之渚,而马群为空。”
(2).指代神马。 唐 韩琮 《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 宋 苏轼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诗:“舞凤尚从 天目 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漢語大詞典》
龙种(龍種)lóng zhǒng
(1).龙所传种。 北周 庾信 《春赋》:“马是 天池 之龙种,带乃 荆山 之玉梁。”
(2).指骏马。《魏书·吐谷浑传》:“ 青海 周回千餘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 宋 苏轼 《韦偃〈牧马图〉》诗:“龙种尚与駑駘游,长秸短豆岂我羞。”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二六:“天闲十万匹,对此皆凡材。倾都看龙种,选日登 燕臺 。”
(3).喻俊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龙种来归》:“ 庞焕 去官还乡,里人曰:‘我家池里龙种来归。’”
(4).指帝王的子孙。《隋书·房陵王勇传》:“ 长寧王 儼 , 勇 长子也。诞乳之初,以报 高祖 , 高祖 曰:‘此即皇太孙,何乃生不得地?’ 云定兴 奏曰:‘天生龙种,所以因云而出。’时人以为敏对。”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讳 琮 字某, 文帝 之孙, 纪王 之子,龙种异品,凤毛秀色。”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沧桑已换红羊刼,龙种五王从此絶。”
(5).竹的别名。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龙种生 南岳 ,孤翠鬱亭亭。”  ——《漢語大詞典》
散 sàn/sǎn《國語辭典》

散 [ sàn ]

  1. 分离。如:「分散」、「离散」、「烟消云散」。
  2. 分布、撒出。如:「散播」、「散发」、「天女散花」。
  3. 排遣、抒发。如:「散闷」、「散心」。唐·杜甫〈落日〉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4. 解雇、解职。如:「遣散」。
  5.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散 [ sǎn ]

  1. 不自约束的。如:「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唐·杨倞·注:「散,不拘检者也。」
  2. 零碎、不紧凑。如:「散工」、「散沙」。
  3. 闲逸。如:「闲散」、「散官」。
  4. 杂乱、没有规则。如:「散乱」。《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1. 分开、解体。如:「队伍散了」、「头发散了」。
  1. 药粉。如:「胃散」、「药散」、「消暑散」。
  2.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千里 qiān lǐ
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 郑 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唐 孟郊 《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漢語大詞典》
繁花 fán huā
亦作“ 繁华 ”。
(1).盛开的花;繁密的花。 晋 陶潜 《荣木》之二:“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 唐 李益 《牡丹》:“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唐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元 倪瓒 《三月一日自松陵过华亭》诗:“春与繁花俱欲谢,愁如中酒不能醒。”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词之四:“烟暖雨初收,落尽繁华小院幽。”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 艾青 《复活的土地》诗:“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2).犹百花。 三国 魏 曹植 《朔风》之四:“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宋 范成大 《陆务观作春愁曲悲甚作诗反之》:“东风本是繁华主,天地元无著愁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持雅堂诗集》:“《蓼花》云:‘大叶粗枝不畏风,艷分水国立庭中,年来閲徧繁华色,只有秋花耐久红。’”  ——《漢語大詞典》
乍 zhà《國語辭典》

乍 [ zhà ]

  1. 突然。《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 初、刚刚。如:「乍暖还寒」、「新来乍到」、「霪雨乍晴」。
  3. 暂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
  4. 怎、哪。《西游记·第三三回》:「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
  1. 因害怕而颤抖。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不由我意张狂,心惊乍。」
  2. 壮著、放大。《红楼梦·第六七回》:「那兴儿听见这个声音儿,早已没了主意了,只得乍著胆子进来。」
别离(别離)bié lí
离别。《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唐 聂夷中 《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大宗留别宾贤羽吉舟次》诗:“昆弟非路人,焉敢久别离?” 郁达夫 《孤独》:“最好的朋友,在暮秋草木凋谢的时候,要分东分西的别离,你看悲哀不悲哀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