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无遗事,官闲有政声。

卢纶唐代〕《送卫司法河中觐省(即故王吏部延昌外甥)

出身因强学,不以外家荣。年少无遗事,官闲有政声。
晓山临野渡,落日照军营。共赏高堂下,连行弟与兄。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年少无遗官闲有政

年少 nián shào
(1).年轻。《战国策·赵策二》:“寡人年少,蒞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恐其年少,未能理事。” 郭沫若 《两个大星》诗:“婴儿的眼睛闭了,海边上坐着个年少的母亲。”
(2).犹少年。《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好交结豪杰,年少争附之。”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其后补署,悉用年少。”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我能令公颜丹髩緑而与年少争光风,听我歌此胜丝桐。”  ——《漢語大詞典》
无遗(無遺)wú yí
没有脱漏或馀留。《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兼爱而亲之……如此则众亲上乡意,从事胜任矣,故曰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此亦《春秋》之义,善无遗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明年, 懿宗 崩。京兆尹 薛逢 毁之(佛骨)无遗。” 周恩来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报告》:“ 美国 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已经遭到可耻的失败,它的侵略实质已经暴露无遗。”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官闲(官閒)guān xián
见“ 官閒 ”。
亦作“ 官闲 ”。 官事清闲。 唐 元稹 《天坛上境》诗:“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閒不似官。”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邢敦夫》:“雨作枕簟秋,官闲省中睡。” 宋 陆游 《晚春书怀》诗:“官闲有味缘高卧,酒贵无忧为细倾。”《冷庐杂识·姚兵部》引 清 姚学塽 《送闵贡甫之扬州》诗:“养志未须嫌禄薄,读书大好是官閒。”  ——《漢語大詞典》
有政 yǒu zhèng
(1).政事;政治。有,助词。《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2).有政事。《论语·子路》:“ 冉子 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3).指有善政。 章炳麟 《訄书·订文》:“是故国有政者,其伦脊必析,纲纪必秩,官事民治日以孟晋,虽欲文之不孟晋,不可得也。”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