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苦志已三冬,却欲躬耕学老农。
卢纶〔唐代〕《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同作金门献赋人,二年悲见故园春。
到阙不沾新雨露,还家空带旧风尘。
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
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两乡心。
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谁怜苦志已三冬,却欲躬耕学老农。
流水白云寻不尽,期君何处得相逢。
到阙不沾新雨露,还家空带旧风尘。
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
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两乡心。
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谁怜苦志已三冬,却欲躬耕学老农。
流水白云寻不尽,期君何处得相逢。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苦志 kǔ zhì
(1).苦其心志。谓磨练自己的意志。《孔丛子·记问》:“ 太公 勤身苦志,八十而遇 文王 ,孰与 许由 贤?”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三:“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
(2).犹苦心。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嵇永仁 ﹞遇害时, 文敏 方七岁,母太夫人苦志抚教,以有成立。”参见“ 苦心 ”。 ——《漢語大詞典》
(2).犹苦心。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嵇永仁 ﹞遇害时, 文敏 方七岁,母太夫人苦志抚教,以有成立。”参见“ 苦心 ”。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三冬 sān dōng
(1).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王先谦 补注:“案:三冬谓三年,犹言三春三秋耳。” 元 武汉臣 《王壶春》楔子:“凭着我三冬足用文章絶,挥翰墨,走龙蛇。”
(2).冬季三月,即冬季。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三冬事隙,五日归休。”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絶。”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诗:“岁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漢語大詞典》
(2).冬季三月,即冬季。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三冬事隙,五日归休。”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絶。”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诗:“岁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漢語大詞典》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 退还,不受:盛情难~。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 去掉:失~。了(liǎo)~。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躬耕 gōng gēng
(1).古代帝王亲自率领大臣在籍田举行耕种仪式以劝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汉书·食货志上》:“於是上感 谊 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九年》:“上躬耕於 兴庆宫 侧,尽三百步。”
(2).亲身从事农业生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 闽 徐夤 《偶书》诗:“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飢。” 朱德 《新农村》诗:“平田有份躬耕乐,得地无餘心事违。” ——《漢語大詞典》
(2).亲身从事农业生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 闽 徐夤 《偶书》诗:“市门逐利终身饱,谷口躬耕尽日飢。” 朱德 《新农村》诗:“平田有份躬耕乐,得地无餘心事违。” ——《漢語大詞典》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老农(老農)lǎo nóng
经验丰富的农夫。《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南史·程灵洗传》:“﹝ 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穫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明 钱澄之 《田园杂诗》:“置酒谢老农,愿言俟秋成。”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