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开中禁,衣裳俨太清。
杨巨源〔唐代〕《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文物京华盛,讴歌国步康。瑶池供寿酒,银汉丽宸章。
灵雨含双阙,雷霆肃万方。代推仙祚远,春共圣恩长。
凤扆临花暖,龙垆旁日香。遥知千万岁,天意奉君王。
鸳鹭彤庭际,轩车绮陌前。九城多好色,万井半祥烟。
人醉逢尧酒,莺歌答舜弦。花明御沟水,香暖禁城天。
赐宴文逾盛,徵歌物更妍。无穷艳阳月,长照太平年。
云陛临黄道,天门在碧虚。大明含睿藻,元气抱宸居。
戈偃征苗后,诗传宴镐初。年华富仙苑,时哲满公车。
化入絪缊大,恩垂涣汗馀。悠然万方静,风俗揖华胥。
玉漏飘青琐,金铺丽紫宸。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
瑞霭方呈赏,暄风本配仁。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
文雅逢明代,欢娱及贱臣。年年未央阙,恩共物华新。
垂拱乾坤正,欢心品类同。紫烟含北极,玄泽付东风。
珠缀留晴景,金茎直晓空。发生资盛德,交泰让全功。
间气登三事,祥光启四聪。遐荒似川水,天外亦朝宗。
代是文明昼,春当宴喜时。垆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
汉典方宽律,周官正采诗。碧宵传凤吹,红旭在龙旗。
造化膺神契,阳和沃圣思。无因随百兽,率舞奉丹墀。
睿德符玄化,芳情翊太和。日轮皇鉴远,天仗圣朝多。
曙色含金榜,晴光转玉珂。中宫陈广乐,元老进赓歌。
莲叶看龟上,桐花识凤过。小臣空击壤,沧海是恩波。
物象朝高殿,簪裾溢上京。春当九衢好,天向万方明。
乐报箫韶发,杯看沆瀣生。芙蓉丹阙暖,杨柳玉楼晴。
阊阖开中禁,衣裳俨太清。南山同圣寿,长对凤凰城。
日上苍龙阙,香含紫禁林。晴光五云叠,春色九重深。
赏叶元和德,文垂雅颂音。景云随御辇,颢气在宸襟。
永保无疆寿,长怀不战心。圣朝多庆赐,琼树粉墙阴。
化洽生成遂,功宣动植知。瑞凝三秀草,春入万年枝。
凤掖嘉言进,鸳行喜气随。仗临丹地近,衣对碧山垂。
渥泽方柔远,聪明本听卑。愿同东观士,长对汉威仪。
灵雨含双阙,雷霆肃万方。代推仙祚远,春共圣恩长。
凤扆临花暖,龙垆旁日香。遥知千万岁,天意奉君王。
鸳鹭彤庭际,轩车绮陌前。九城多好色,万井半祥烟。
人醉逢尧酒,莺歌答舜弦。花明御沟水,香暖禁城天。
赐宴文逾盛,徵歌物更妍。无穷艳阳月,长照太平年。
云陛临黄道,天门在碧虚。大明含睿藻,元气抱宸居。
戈偃征苗后,诗传宴镐初。年华富仙苑,时哲满公车。
化入絪缊大,恩垂涣汗馀。悠然万方静,风俗揖华胥。
玉漏飘青琐,金铺丽紫宸。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
瑞霭方呈赏,暄风本配仁。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
文雅逢明代,欢娱及贱臣。年年未央阙,恩共物华新。
垂拱乾坤正,欢心品类同。紫烟含北极,玄泽付东风。
珠缀留晴景,金茎直晓空。发生资盛德,交泰让全功。
间气登三事,祥光启四聪。遐荒似川水,天外亦朝宗。
代是文明昼,春当宴喜时。垆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
汉典方宽律,周官正采诗。碧宵传凤吹,红旭在龙旗。
造化膺神契,阳和沃圣思。无因随百兽,率舞奉丹墀。
睿德符玄化,芳情翊太和。日轮皇鉴远,天仗圣朝多。
曙色含金榜,晴光转玉珂。中宫陈广乐,元老进赓歌。
莲叶看龟上,桐花识凤过。小臣空击壤,沧海是恩波。
物象朝高殿,簪裾溢上京。春当九衢好,天向万方明。
乐报箫韶发,杯看沆瀣生。芙蓉丹阙暖,杨柳玉楼晴。
阊阖开中禁,衣裳俨太清。南山同圣寿,长对凤凰城。
日上苍龙阙,香含紫禁林。晴光五云叠,春色九重深。
赏叶元和德,文垂雅颂音。景云随御辇,颢气在宸襟。
永保无疆寿,长怀不战心。圣朝多庆赐,琼树粉墙阴。
化洽生成遂,功宣动植知。瑞凝三秀草,春入万年枝。
凤掖嘉言进,鸳行喜气随。仗临丹地近,衣对碧山垂。
渥泽方柔远,聪明本听卑。愿同东观士,长对汉威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阊阖(閶闔)chāng hé
(1).传说中的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閽开关兮,倚閶闔而望予。” 王逸 注:“閶闔,天门也。” 南朝 梁 沈约 《游金华山》诗:“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高驰入閶闔,方覩 灵妃 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星斗增辉,快覩 蓬莱 之现;风雷布令,遥瞻閶闔之开。”
(2).室门。《说文·门部》:“ 楚 人名门皆曰閶闔。”《文选·潘岳〈寡妇赋〉》:“梦良人兮来游,若閶闔兮洞开。” 李周翰 注:“閶闔,天门,今以为室门,盖亦通言也。”
(3).古宫门名。《三辅黄图·汉宫》:“﹝ 建章宫 ﹞正门曰 閶闔 ,高二十五丈,亦曰 璧门 。”
(4).古 洛阳 城门名。《晋书·地理志》:“﹝ 洛阳 ﹞西有 广阳 、 西明 、 閶闔 三门。”《文选·潘岳〈藉田赋〉》:“於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 閶闔 洞启,参涂方駟。” 李善 注:“《洛阳宫舍记》: 洛阳 有 閶闔门 。”
(5).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后汉书·寇荣传》:“閶闔九重,陷穽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无缘至万乘之前。”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詰旦閶闔开,驰道闻凤吹。”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诗:“尘土未惊閶闔闭,緑槐空覆影参差。” 清 魏源 《北上杂诗同邓湘皋孝廉》之五:“我欲叫閶闔,閶闔苍莽垂。”
(6).借指京城。 宋 王安石 《别谢师宰》诗:“閶闔城西地如水,鷄鸣黄尘波浪起。”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如何閶闔新春夜,顿有芙蕖满眼红?”
(7).指宫殿。 南朝 梁 费昶 《华观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閶闔下重关,丹墀吐明月。”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晨趋閶闔内,足踏宿昔趼。” 仇兆鳌 注:“天上有閶闔殿,故人间帝殿,亦名閶闔。”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会当荐还朝,立子在閶闔。”
(8).借指朝廷。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小弟正欲上书閶闔,解职救兄。”
(9).阊阖风的省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閶闔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南朝 梁 王僧孺 《逮诣南司辞府笺》:“閶闔始吹,细草仍坠。” 宋 司马光 《和秉国芙蓉》之一:“清晓霜华漫自浓,独凭爱日养残红。劝君秉烛须勤赏,閶闔难禁一夜风。” ——《漢語大詞典》
(2).室门。《说文·门部》:“ 楚 人名门皆曰閶闔。”《文选·潘岳〈寡妇赋〉》:“梦良人兮来游,若閶闔兮洞开。” 李周翰 注:“閶闔,天门,今以为室门,盖亦通言也。”
(3).古宫门名。《三辅黄图·汉宫》:“﹝ 建章宫 ﹞正门曰 閶闔 ,高二十五丈,亦曰 璧门 。”
(4).古 洛阳 城门名。《晋书·地理志》:“﹝ 洛阳 ﹞西有 广阳 、 西明 、 閶闔 三门。”《文选·潘岳〈藉田赋〉》:“於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 閶闔 洞启,参涂方駟。” 李善 注:“《洛阳宫舍记》: 洛阳 有 閶闔门 。”
(5).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后汉书·寇荣传》:“閶闔九重,陷穽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无缘至万乘之前。”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詰旦閶闔开,驰道闻凤吹。”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诗:“尘土未惊閶闔闭,緑槐空覆影参差。” 清 魏源 《北上杂诗同邓湘皋孝廉》之五:“我欲叫閶闔,閶闔苍莽垂。”
(6).借指京城。 宋 王安石 《别谢师宰》诗:“閶闔城西地如水,鷄鸣黄尘波浪起。”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如何閶闔新春夜,顿有芙蕖满眼红?”
(7).指宫殿。 南朝 梁 费昶 《华观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閶闔下重关,丹墀吐明月。”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晨趋閶闔内,足踏宿昔趼。” 仇兆鳌 注:“天上有閶闔殿,故人间帝殿,亦名閶闔。”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会当荐还朝,立子在閶闔。”
(8).借指朝廷。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小弟正欲上书閶闔,解职救兄。”
(9).阊阖风的省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閶闔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南朝 梁 王僧孺 《逮诣南司辞府笺》:“閶闔始吹,细草仍坠。” 宋 司马光 《和秉国芙蓉》之一:“清晓霜华漫自浓,独凭爱日养残红。劝君秉烛须勤赏,閶闔难禁一夜风。” ——《漢語大詞典》
开中(開中)kāi zhōng
明 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 洪武 三年,初行于 山西 大同 ,后普及全国, 弘治 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 有明 盐法,莫善於开中。 洪武 三年, 山西 行省言:‘ 大同 粮储,自 陵县 运至 太和岭 ,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 大同 仓入米一石, 太原 仓入米一石三斗,给 淮 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 明 陆深 《燕闲录》:“ 沈存中 《笔谈》,载兵部员外郎 范祥 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 解池 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此即今日开中给引之始。” ——《漢語大詞典》
禁 jīn/jìn《國語辭典》
禁 [ jìn ]
动- 制止。如:「禁烟」、「严禁烟火」、「禁倒垃圾」。
- 拘押。如:「拘禁」、「囚禁」。《辽史·卷一一二·逆臣传·耶律重元传》:「先是契丹人犯法,例须汉人禁勘,受枉者多。」
- 避讳、忌讳的事。如:「入国问禁」、「时禁」。汉·王充《论衡·讥日》:「衰世好信禁,不肖君好求福。」
- 法律、习俗所不允许的行为。如:「酒禁」、「宵禁」。《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亲田者既减,加顷复有猎禁。」
- 古时称天子居住的地方。如:「宫禁」、「紫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
禁 [ jīn ]
动- 承担、受得住。如:「弱不禁风」、「禁不起风吹日晒」。《红楼梦·第五一回》:「小姑娘们冷风朔气的,别人还可,第一,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就连宝兄弟也禁不住!」
- 耐,多指物体的耐用而言。如:「这双鞋真禁穿!」
衣裳 yī shang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沈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俨 ( 儼 ) yǎn
俨 [ yǎn ]
- 恭敬,庄重:~雅。~然(➊庄严的样子,如“望之~~”;➋整齐的样子,如“屋舍~~”;➌很像真的,如“~~是个大人”)。
太清 tài qīng
(1).天空。《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万灵。” 陆佃 注:“太清,天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譬若 王侨 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注:“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适 《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圣人之道之在天下,犹日月之悬于太清也。”
(2).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3).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 高诱 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 汉 班固 《东都赋》:“今将语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气之清者。《淮南子·道应训》:“太清问於无穷曰:‘子知道乎。’” 高诱 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谓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漢語大詞典》
(2).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3).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 高诱 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 汉 班固 《东都赋》:“今将语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气之清者。《淮南子·道应训》:“太清问於无穷曰:‘子知道乎。’” 高诱 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谓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