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色含金榜,晴光转玉珂。

杨巨源唐代〕《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文物京华盛,讴歌国步康。瑶池供寿酒,银汉丽宸章。
灵雨含双阙,雷霆肃万方。代推仙祚远,春共圣恩长。
凤扆临花暖,龙垆旁日香。遥知千万岁,天意奉君王。
鸳鹭彤庭际,轩车绮陌前。九城多好色,万井半祥烟。
人醉逢尧酒,莺歌答舜弦。花明御沟水,香暖禁城天。
赐宴文逾盛,徵歌物更妍。无穷艳阳月,长照太平年。
云陛临黄道,天门在碧虚。大明含睿藻,元气抱宸居。
戈偃征苗后,诗传宴镐初。年华富仙苑,时哲满公车。
化入絪缊大,恩垂涣汗馀。悠然万方静,风俗揖华胥。
玉漏飘青琐,金铺丽紫宸。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
瑞霭方呈赏,暄风本配仁。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
文雅逢明代,欢娱及贱臣。年年未央阙,恩共物华新。
垂拱乾坤正,欢心品类同。紫烟含北极,玄泽付东风。
珠缀留晴景,金茎直晓空。发生资盛德,交泰让全功。
间气登三事,祥光启四聪。遐荒似川水,天外亦朝宗。
代是文明昼,春当宴喜时。垆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
汉典方宽律,周官正采诗。碧宵传凤吹,红旭在龙旗。
造化膺神契,阳和沃圣思。无因随百兽,率舞奉丹墀。
睿德符玄化,芳情翊太和。日轮皇鉴远,天仗圣朝多。
曙色含金榜,晴光转玉珂。中宫陈广乐,元老进赓歌。
莲叶看龟上,桐花识凤过。小臣空击壤,沧海是恩波。
物象朝高殿,簪裾溢上京。春当九衢好,天向万方明。
乐报箫韶发,杯看沆瀣生。芙蓉丹阙暖,杨柳玉楼晴。
阊阖开中禁,衣裳俨太清。南山同圣寿,长对凤凰城。
日上苍龙阙,香含紫禁林。晴光五云叠,春色九重深。
赏叶元和德,文垂雅颂音。景云随御辇,颢气在宸襟。
永保无疆寿,长怀不战心。圣朝多庆赐,琼树粉墙阴。
化洽生成遂,功宣动植知。瑞凝三秀草,春入万年枝。
凤掖嘉言进,鸳行喜气随。仗临丹地近,衣对碧山垂。
渥泽方柔远,聪明本听卑。愿同东观士,长对汉威仪。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曙色金榜晴光玉珂

曙色 shǔ sè
拂晓时的天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守东平中华门开》诗:“薄云初啟雨,曙色始成霞。”《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曙色既分,巨龟復延首於中流,顾眄 琛 而去。” 杨朔 《昨日的临汾》:“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湖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漢語大詞典》
含 hán《國語辭典》

含 [ hán ]

  1. 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如:「含著药片。」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2. 里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3. 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怀著。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5. 忍受、忍耐。如:「茹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 [ hàn ]

  1.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汉·何休·解诂:「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通「琀」。
  1. 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
金榜 jīn bǎng
亦作“ 金牓 ”。
(1).金色的匾额或姓名榜。《神异经·中荒经》:“中央有宫,以金为墙,有金榜,以银鏤题,曰:‘天皇之宫’。” 唐 王涯 《宫词》之十六:“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之五:“玉兔宫前金牓出,列仙名。”
(2).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 唐 刘禹锡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 明 陈所闻 《端正好·赠焦弱侯太史》套曲:“自从你占金榜龙头发跡,向青琐鑾坡载笔。”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有如穷秀才,得意掛金榜。”  ——《漢語大詞典》
晴光 qíng guāng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漢語大詞典》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1.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2.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3. 改换方向:~弯。向左~。
  4. 改变位置:~移。
  5.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转 [ zhuàn ]
  1. 旋转:车轮飞~。
  2. 使旋转:~动地球仪。
  3.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4.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5.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转 [ zhuǎi ]
  1.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玉珂 yù kē
(1).马络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晋 张华 《轻薄篇》诗:“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唐 李贺 《马》诗之二二:“汗血到王家,随鸞撼玉珂。” 王琦 汇解:“玉珂者,以玉饰马勒之上,振动则有声,故有‘撼玉珂’、‘鸣玉珂’之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亦曾橐笔侍鑾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2).指马。 宋 司马光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诗四首谢之》之二:“絳闕朝归散玉珂,不游不饮奈春何?” 明 何景明 《对雪怀刘朝信》诗:“何处玉珂迷紫陌,几家银烛照华筵。”
(3).指高官显贵。 唐 灵澈 《元日观郭将军早朝》诗:“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 明 李攀龙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诗:“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 燕山 送玉珂。”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一代才名并玉珂,百年绢素垂金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