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

杨巨源唐代〕《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丹凤楼前歌九奏,
金鸡竿下鼓千声。衣冠南面薰风动,文字东方喜气生。
从此登封资庙略,两河连海一时清。
临轩启扇似云收,率土朝天剧水流。瑞色含春当正殿,
香烟捧日在高楼。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
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酂侯。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天垂耀欃枪寿香山圣明

天垂 tiān chuí
犹天际。 晋 左思 《蜀都赋》:“火井沉荧於幽泉,高爓飞煽於天垂。”  ——《漢語大詞典》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1.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1.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1.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2.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1. 姓。如明代有台元。
耀 yào《國語辭典》

耀 [ yào ]

  1. 光辉、光彩。《后汉书·卷三○下·郎𫖮传》:「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汉·王充《论衡·雷虚》:「当雷之时,电光时见,大若火之耀。」
  2. 比喻荣誉。如:「荣耀」。
  1. 照射。如:「照耀」、「耀眼」。《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阻深暗味,得耀乎光明。」
  2. 自夸。如:「炫耀」、「夸耀」、「耀武扬威」。
  3. 显扬。如:「光宗耀祖」。《国语·周语上》:「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 观兵。』」

耀 [ ​yuè ]

  1. (一)​之又音。
扫 ( 掃 ) sǎo/sào
扫 [ sǎo ]
  1.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地。
  2. 清除,消灭:~雷。~盲。~荡。一~而空。
  3. 全,尽,尽其所有:~数(shù)。
  4. 低落,丧失:~兴(xìng )。
  5. 描画:~描。~眉。
  6. 迅速横掠而过:~射。~视。
  7. 结束,了结:~尾。
  8. 祭奠:~墓。祭~。
扫 [ sào ]
  1. 〔~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欃枪(欃槍)chán qiāng
(1).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是凶星,主不吉。《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 郭璞 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似扫彗。”《淮南子·俶真训》:“欃枪衡杓之气,莫不弥靡而不能为害。” 高诱 注:“欃枪,彗孛也。” 宋 文天祥 《有感》诗:“夜凉看星斗,何处是欃枪?” 明 夏完淳 《哀燕京》诗:“一出 乾清 翠华列,仰视欃枪大如月。”
(2).喻邪恶势力。《文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羣凶靡餘。” 李善 注:“欃枪,星名也。谓 王莽 在位如妖气之在天。”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几时迴节鉞,戮力扫欃枪。” 明 沈寿民 《江上行》:“我生不及全盛时,攘攘欃枪天步危。屠城掠邑义士死,日月无光天地悲。” 清 钱谦益 《干将行》:“鬼怪相戒匿形影,欃枪不敢争妖躔。”  ——《漢語大詞典》
寿 ( 壽 ) shòu
寿 [ shòu ]
  1. 年岁,生命:~命。~终。~险(人寿保险)。~终正寝。延年益~。
  2. 活得长久:~考(指长寿)。~民。~星。
  3. 生日:~辰。~礼。~序(祝寿文章)。~筵。
  4. 祝人长寿:“起为太上皇~”。
  5. 婉辞,指为死后作准备,或死后才用的:~衣。~穴。~材。
  6. 姓。
献 ( 獻 ) xiàn
献 [ xiàn ]
  1.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贡~。捐~。~身。~礼。借花~佛。
  2. 表现出来:~技。~艺。~媚。~丑。
  3.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
香山 xiāng shān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龙门山 之东。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筑石楼,自号 香山居士 。(2)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相传 吴王 种香处。下有采香径。(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岭之一。主峰 鬼见愁 ,形势峻拔。名胜古迹有 碧云寺 、 静宜园 、 双清别墅 、 香山寺 、 朝阳洞 等。园林清幽,景色宜人。为京郊游览胜地。
(2). 洛阳 龙门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称。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 洛 都四郊,山水之胜, 龙门 首焉; 龙门 十寺,观游之胜, 香山 首焉。”参见“ 香山寺 ”。  ——《漢語大詞典》
祝 zhù《國語辭典》

祝 [ zhù ]

  1. 祭祀时主持祭礼的人。《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
  2. 寺庙主持人。如:「庙祝」。
  3. 祭祀所念的祷告词。《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辽史·卷四九·礼志一》:「合门使读祝讫,复位坐。」
  4. 姓。如春秋时魏国有祝侘。
  1. 祈祷、祈求。如:「祝福」、「祝平安快乐」。
  2. 庆贺、颂贺。如:「庆祝」、「祝贺」。
圣明(聖明)shèng míng
(1).英明圣哲,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汉书·晁错传》:“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闻太后圣明, 安汉公 至仁,天下太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寇,难易可知。” 明 陈大声 《画眉序·元夜》套曲:“托赖着吾皇圣明,岁岁年年贺太平。”《平山冷燕》第一回:“臣夜观乾象,见祥云瑞靄,拱护紫微,喜曜吉星,照临黄道,主天子圣明,朝廷有道。”
(2).皇帝的代称。 晋 刘琨 《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阁下去年考制策,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 宋 林逋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诗:“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明 刘基 《樵渔子对》:“方今圣明在上,旁搜俊贤。”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先生理学经济,无日不在圣明眷注之中。”
(3).封建时代对所谓“治世”、“明时”的颂词。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诗:“欲济无舟檝,端居耻圣明。”《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休将 舜 日被 尧 年,人安泰,争似圣明天。”《花月痕》第四六回:“圣明之世,臣不敢谓然。”
(4).旧时用于颂词。谓明白事理。《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您圣明,自从一解放,您就说准得修沟,您猜对了!”
(5).旧时用于颂词。佛家对颖悟超凡,无所不知之称。《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知慧圣明,不可思议。”
(6).称酒之清者。《西京杂记》卷四:“ 邹阳 为《酒赋》,其词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参见“ 圣人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