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威长在,孤清志自雄。

卢纶唐代〕《送元赞府重任龙门县

二职亚陶公,归程与梦同。柳垂平泽雨,鱼跃大河风。
混迹威长在,孤清志自雄。应嗤向隅者,空寄路尘中。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混迹孤清自雄

混迹(混跡)hùn jì
亦作“ 混跡 ”。 谓使行踪混杂在大众间。常有隐身不露的意思。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毁容怀赤紱,混跡戴黄巾。” 宋 陆游 《好事近》词:“混迹寄人间,夜夜画楼银烛。”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正为国家多难,罗网难逃,混迹和光,斯为良策。”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此必有奸细混跡党中,为敌侦探。”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但 上海 真是是非蜂起之乡,混迹其间,如在洪炉上面,能躁而不能静。”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中外都有一些画家、雕塑家,创造出一件作品来之后,悄悄躲在佛寺幕帷后面,或者混迹到群众当中,听取最普通的人的批评意见。”  ——《漢語大詞典》
威 wēi《國語辭典》

威 [ wēi ]

  1. 尊严。如:「威仪」、「威信」、「威严」。《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辽史·卷七四·韩知古传》:「捐弃旗鼓,损威辱国。」
  2. 权势,能压服别人的力量。如:「发威」、「示威」。《商君书·去彊》:「刑生力,力生彊,彊生威。」《隋书·卷七○·李密传》:「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
  3. 姓。如清代有威应洪。
  1. 震慑。如:「声威天下」。《易经·系辞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2. 以声势或武力逼迫他人。如:「威胁」、「威吓」。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孤清 gū qīng
孤高而清净。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二:“幽林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明 袁宏道 《和王以明山居韵》:“拨却闲生事,孤清亦可风。”  ——《漢語大詞典》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1.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2.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3. 姓。如元代有志能。
  1.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2.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自雄 zì xióng
自豪;自以为了不起。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 赵括 以善兵自雄,一战而丧军杀将,犯兵法所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即慨然诵近体一作,顾盼自雄。”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三:“他自己很以辩才自雄,但他的声音非常尖锐,语调非常不自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