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旧业(舊業)jiù yè
(1).先人的事业。《左传·哀公二十年》:“今 越 围 吴 ,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非 晋 之所能及也。” 晋 左思 《咏史》之二:“ 金 张 藉旧业,七叶珥 汉 貂。”
(2).原有的产业、家业。《汉书·王莽传上》:“﹝ 莽 ﹞又上书归 孝哀皇帝 所益封邑,入钱献田,殫尽旧业,为众倡始。”《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臣 思想要往都下寻访亲知,整理旧业,为归乡之计。” 鲁迅 《坟·论“他妈的!”》:“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馀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
(3).原来的职业。《三国志·魏志·锺会传》:“百姓士民,安堵旧业。”
(4).指昔所从事的学业、学术。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之三:“ 中郎 旧业无儿付, 康子 高才有妇同。” 清 黄景仁 《寄维衍》诗:“旧业已经抛竹北,故人常似隔星东。”
(5).旧时的园宅。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覩兹懐旧业,回策返吾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商》:“后出为 汴州 观察判官,辞疾掛印,归旧业。” ——《漢語大詞典》
(2).原有的产业、家业。《汉书·王莽传上》:“﹝ 莽 ﹞又上书归 孝哀皇帝 所益封邑,入钱献田,殫尽旧业,为众倡始。”《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臣 思想要往都下寻访亲知,整理旧业,为归乡之计。” 鲁迅 《坟·论“他妈的!”》:“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馀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
(3).原来的职业。《三国志·魏志·锺会传》:“百姓士民,安堵旧业。”
(4).指昔所从事的学业、学术。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之三:“ 中郎 旧业无儿付, 康子 高才有妇同。” 清 黄景仁 《寄维衍》诗:“旧业已经抛竹北,故人常似隔星东。”
(5).旧时的园宅。 唐 孟浩然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覩兹懐旧业,回策返吾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商》:“后出为 汴州 观察判官,辞疾掛印,归旧业。” ——《漢語大詞典》
废 ( 廢 ) fèi
废 [ fèi ]
- 停止,不再使用:~弛(应该施行而不施行)。~除。~黜(罢免,革除)。~帝(被废黜的皇帝)。~弃。~止。~置。因噎~食。
- 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话。~品。~墟(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方)。
- 没有用的东西:修旧利~。利用“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 荒芜,衰败:田园荒~。几经兴~。
- 重伤或杀死某人:~了他。
三亩(三亩)
唐 刘禹锡 金陵五题 其五 江令宅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唐 卢纶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 旧业废三亩,弱年成一门。
唐 杜牧 赠宣州元处士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宋 陆游 小园 松菊仅三亩,作园真强名。
宋 徐玑 题陈待制湖庄 园无三亩地,四面水连天。
《韵府拾遗 有韵》:吕氏春秋耳不能闻帷墙之外而目不能见三亩之宫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 旧业废三亩,弱年成一门。
唐 杜牧 赠宣州元处士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宋 陆游 小园 松菊仅三亩,作园真强名。
宋 徐玑 题陈待制湖庄 园无三亩地,四面水连天。
《韵府拾遗 有韵》:吕氏春秋耳不能闻帷墙之外而目不能见三亩之宫 ——《骈字类编》
弱年 ruò nián
年少;弱冠之年。《南史·王融传》:“以父宦不通,弱年便欲绍兴家业。”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三:“弱年赋《鷦鷯》,可谓达养蒙。”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一门(一門)yī mén
(1).一道门户。《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 郈 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 错 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 京兆 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清 郑燮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曹 氏父子, 萧 家骨肉,一门之内,大小殊轨。”
(4).一个来源。《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5).犹言一类。 晋 张华 《游猎篇》:“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清 刘毓嵩 《古谣谚序》:“ 臧 氏 懋循 之《诗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语》,则謡谚并收,然皆以謡谚各列一门,而非以謡谚特编一集。”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南齐书·刘绘传》:“ 绘 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 张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缓韵, 顒 辞致綺捷, 绘 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 刘绘 贴宅,别开一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7).一件,一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一门亲事,十分指望着九。”《红楼梦》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 老舍 《正红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梁斌 《红旗谱》十三:“ 二贵 离不得哥哥,他们自小儿在一块长大,这一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是一门里哭。” ——《漢語大詞典》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 京兆 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清 郑燮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曹 氏父子, 萧 家骨肉,一门之内,大小殊轨。”
(4).一个来源。《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5).犹言一类。 晋 张华 《游猎篇》:“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清 刘毓嵩 《古谣谚序》:“ 臧 氏 懋循 之《诗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语》,则謡谚并收,然皆以謡谚各列一门,而非以謡谚特编一集。”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南齐书·刘绘传》:“ 绘 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 张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缓韵, 顒 辞致綺捷, 绘 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 刘绘 贴宅,别开一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7).一件,一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一门亲事,十分指望着九。”《红楼梦》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 老舍 《正红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梁斌 《红旗谱》十三:“ 二贵 离不得哥哥,他们自小儿在一块长大,这一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是一门里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