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使臣 shǐ chén
宋 代府属专管缉捕的官员。《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大尹﹞即差缉捕使臣,带领几个做公的,押 张霸 作眼,前去捕获……缉捕使臣一径来到 秋公 园上。”参见“ 使臣房 ”。
(1).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史记·张仪列传》:“﹝ 秦 ﹞愿以甲子合战,以正 殷紂 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 清 王韬 《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
(2).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后汉书·张酺传》:“ 张酺 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 清 孙枝蔚 《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 ——《漢語大詞典》
(1).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史记·张仪列传》:“﹝ 秦 ﹞愿以甲子合战,以正 殷紂 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 清 王韬 《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
(2).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后汉书·张酺传》:“ 张酺 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 清 孙枝蔚 《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拥传(擁傳)yōng zhuàn
谓出使。因使用驿站的车马,故云。 唐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拥传咸翘首,称觴竞比肩。” 唐 张众甫 《送李司直使吴》诗:“使臣方拥传,王事远辞家。”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 昆明池 水静无波,拥传新从 僰 道过。” ——《漢語大詞典》
王事 wáng shì
(1).王命差遣的公事。《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晋 王赞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宋 张孝祥 《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去年到 浯溪 ,王事有期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 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 商 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漢語大詞典》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 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 商 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漢語大詞典》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 时间长:~古。~祖。长~。永~。
-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 深奥:言近旨~。
- 姓。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辞家(辭家)cí jiā
(1).离别家园。《后汉书·方术传下·上成公》:“其初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旧唐书·柳浑传》:“千里辞家,以干微禄。”
(2).指辞赋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鬱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 ——《漢語大詞典》
(2).指辞赋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鬱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